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设计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设计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材简析】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设计思路】
本文是内容有趣且易懂,因此,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重点词句和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懂得要时刻心中有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影像回放,激思导学
1、播放同学们参加过的学校防震减灾疏散演练的视频。
2、请学生说说自已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和体验。
  3、积累描写沉着镇定、先人后已等品质的词语
小结过渡:小朋友们,在危险的情况下怎样才能顺利脱险呢?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模拟危险情景做了一次实验。(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4、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多媒体出示下列生字词:
生字:锤、堵、获。
生词: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
2、教学生字词。
(1)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正确的读生词后,教师给予时间让学生识记。
(3)讲述《系字的由来》故事,让学生区别 “系”的不同读音。
3、请3位同学来读课文:一位同学读1到3自然段,一位同学读4到6自然段,,一位同学读7到11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做实验要用到多种器具,那么教育家做实验用到了什么器具呢?
2、(出示课件)在这个实验中,瓶子代表什么,铅锤代表什么?
3、边默读边想:教育家在实验前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词句,用横线画出来。
  4、用“先……再……接着……然后……”连贯地说说所做的准备工作。
四、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的4-6自然段,说说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大家最佩服谁?那你佩服的理由是什么呢?
2、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深入体会重点句。
重点句一: 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1)思考讨论: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2)一咏三叹读小女孩说的话。
重点句二:“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这句话说明三个学生不仅合作愉快完成任务,而且完成得十分出色。)
重点句三: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1)、思考讨论: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2)、小女孩这个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想出来的吗?从哪个词看出来?
“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他理所当然的行为。
(3)说话练习:
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在不同的地方,小女孩会怎么做呢?如:
在公交车上,小女孩会不假思索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超市买东西时,小女孩会不假思索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读课文4-10自然段,注意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拓展延伸,明理升华
1、同学们,我们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出示爱的一系列图片师配乐朗诵
3、这次成功的实验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爱是什么呢?
4、总结:爱就是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让我们心中时刻想着他人。
5、齐唱《爱的奉献》
6、作业:1、课余和小伙伴们做做这个实验。
2、小练笔: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对小女孩说的呢?

【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育家 危险 顺利
先人后己

【教学反思】
叶老说得好: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我觉得本节课我能较成功地利用好这个载体,把握整合好教学资源,还原了语文的大课堂观。
课伊始创设的学生历历在目的学校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情境,有效地调动、整合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和资源利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而理解,关键还要让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运用词语来表达意思的。学习字词目的不仅是理解,还在于运用。如:在学生都领会了“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后,我能抓住这个词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凸显了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文中处处洋溢着这样的理念,如领悟了实验成功的原因,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调集学生语言积累,让学生体会到了在本课中爱是什么。
本课的还能及时给文本补白,创设语境渲染气氛,引领学生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促进了学生的感悟理解,效果很好。我还能把课堂评价的“主宰”地位让出,让学生参与评价,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了他们的智慧。如在课堂中,我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明白当时孩子们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危险,让学生体会到三个学生只有尽快离开这口“井”才是最安全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这句话。当学生读得比较慢的时候,在生生评价时,就会很明显地看出读的同学在快慢上没有掌握好。而当第二位同学读的时候,又把“危险!快上来!一……二……”读的太快。这时,其他同学就不同意了,这么快三个人根本来不及把三个小铅锤提出来。联系上下文后,就知道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不然小女孩的话也来不及讲了。又因为课文中用的是省略号。所以到最后同学读的时候是既紧张又在一、二那慢一些。而在读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时,也是一样,很多学生都进入到了那个危险的情景中去了。因此,当一位同学读得比较慢时,很多同学都认为不对,应该要快一点。原因是时间很紧张,容不得想太多。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课堂的教学语言还可以更简洁和精致一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敲,因为好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就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示范,好的评价语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设计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