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教学设计《读后感》教学设计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读后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2、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4、 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教学重点:
1、 写读后感是如何选择感受点。
2、 如何在读后感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初识读后感。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特别喜欢读课外书,哪些文章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什么感受?”
小结:像这样在读过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后,把自己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道的教育、启迪说出来或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写好读后感。(板书)
二、启发点拨,指导构思
1、“刚上课,我们就交流了一些阅读感受,怎样把这些感受写成习作呢?大家来出点子。”(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第一、读原文,抓重点。
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
第二、摆好位,侧重“感”
在具体写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又要有“感”的内容,要结合实际,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做到“读”“感”相连,有略有祥,有感而发。
第三、抓住“点”,联实际。
有的同学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而写读后感时不能面面俱到,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地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舒服。
第四、定标题,明写法。(重点讲解 )
师: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其一:确定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有感”或“《╳╳╳╳》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表明题材。
师:其二: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为让整体把握,快捷理解识记我归纳为这几个字“引 — 议 — 联 — 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继续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边讲解边板书)探讨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3、同学们刚才总结了这么多要点,你们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抓住“点”联系实际)
小结:“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有一本书以后,感触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只有抓住一点才能写深刻,否则泛泛而谈,就变成了空喊口号了。”
4、怎样抓住这一主要的阅读感受“点”呢?
小结:“联系自己生活是确定阅读感受“点”的最佳方法。“
5、展示几篇关于读后感的例文。
6、 “根据同学们积累的经验和课前阅读的读后感,你对写好这次读后感有哪些好的建议吗?”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说一说
思考后同桌说一说你的读后感。
四、直抒胸臆,真情习作。
先同坐说一说,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获一本书,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独立构思,并完成习作初稿。
板书设计: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题目:直接命题,正副标题。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育反思:
读后感是一种新的写作题材,整堂课上下来,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首先,这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是指导学生明确什么是读后感,怎样能将读后感写成习作,在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中学生明白了读后感的一般结构和一般写法。在“读《我的战友邱少云》”和“如山的父爱——读《纸钢琴》有感”两篇例文品析中,进一步明确了读后感从题目到内容的写法。学生知道从何下笔。
因为是与作文三步法相结合的一节课,所以我在指导学生谈感受感想时,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有意在课上指导学生回顾思维训练的再生联想。
其次,是具体的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学生互相交流你准备怎样写本次读后感时,老师提的问题不明确,造成有的学生交流习作提纲,有的交流习作内容。 对于思维训练的指导不够到位,对于思维训练中的分想、形象联想、再生联想却没有进行细致得指导。如果在结合实际生活谈感想时,设计一个再生联想的环节。
文1
如山的父爱
——读《纸钢琴》有感
“父亲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裹着一身泥便倒头大睡。”父亲为何如此拼命?原来,它是为了给他酷爱音乐的女儿买一 架钢琴。就这样度过了五个春秋,钱终于凑够了,可是,谁又能料到,再买钢琴的途中钱被盗了。父亲无奈,只好含泪送给女儿一架“纸钢琴。”(引)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满足儿女的愿望,为了培养儿女成才,为了拯救儿女的性命,每一位父母都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甚至生命也无怨无悔。(议)
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89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所小学不幸坍塌。一位孩子的父亲一心要救出它的孩子阿曼大,不顾他人的劝告,冒着生命危险在学校的废墟中不停的挖呀、挖呀……过了36个小时,他的双眼已经布满了血丝,两只手上沾满了鲜血,破烂不堪的衣服紧贴着他的身体。38个小时过去了,奇迹发生了:那个孩子得救了,那个班的孩子们也安然无恙。他和他的儿子阿曼尼紧紧的拥抱在一起。这位父亲不仅拯救了他的生命,还拯救了他儿子全班同学的生命。(联)
父爱是坚韧的;父爱是深沉的;父爱是厚重的;父爱如山!(结)
文2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读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闭上眼睛,邱少云那光辉的形象怎么挥散不去。为了战斗能取得胜利,在全身被大火包围之时,他纹身不动,一声不吭,强忍着痛苦的折磨。直到临死前,他心中仍然向着一个目标:严格遵守纪律,保证战斗的胜利。(引出观点和中心)
掩卷沉思,我对邱少云烈士肃然起敬,想想自己连上课40分钟也熬不住,和同学讲话,做小动作,画画,深感惭愧,我的脸不觉红了。(分析议论)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讲话,不料被老师发现了,批评了一顿,还罚抄了一遍书。我心里一百二十个不服气,嘴里还嘀咕:“抄就抄,有什么希奇,有的同学不是也在讲话,为什么只罚我一个呢?”现在想想真惭愧啊!我是班干部,不以身作则,还只看到同学们的缺点。如果我遇到邱少云那种场面,燃烧弹还没烧到我身上,就得爬起来跑了。如果叫我上前线打仗,给我潜伏任务,恐怕不要10分钟就得暴露,部队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失。这样,能做好事吗?(展开联想)
我要向邱少云叔叔学习:他在烈火缠身的情况下,为了胜利,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有动;我也应该在上课40分钟专心听讲,自觉遵守纪律。(总结全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读后感》教学设计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