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反思《记金华的双龙洞》反思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记金华的双龙洞》反思

甘密老师结合游记文体的特点,引领学生理文序、清结构,以段为例领悟写法,迁移运用,得意、得言、也得法,很好地实现了以篇达类、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
一、细致梳理,理清顺序结构
【片段一】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在文中圈画出有关的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这张游程图。
生自学完成交流:。金华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师:要是我们能把这些连起来说就更清楚了,对照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练说。
师:你们说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你们瞧,金华、罗店、入山、洞口这是作者在去双龙洞的?
生齐答:途中。
师:外洞、孔隙、内洞这是作者正在?
生齐答:游览。
师:最后,原路──
生齐说:返回。
师:返回出了洞,通过游程图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游览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你们看,简单地说,作者先写了在途中,再写了──
生:游洞。
师:最后写了?
生:返回。
师: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段落结构。同学们,游记除了交代流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感受到的。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
感悟:《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老先生早年游历金华双龙洞的一篇游记。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游览见闻和感受,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甘密老师的开篇教学先声夺人,其策略有三:一则引领学生画游程图,依据课文顺序了解每一段的段落内容,这是在理文序;二则启发学生有顺序的连缀每一处景点,这是在落实中年级年段目标──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三则整合段落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并且清晰课文结构。几个回合之后,课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高效地把握了游记文体特点,了解了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策略环环相扣,看似朴实简洁,却不失为学生领悟课文写法的妙招!
二、巧妙设问,直指表达秘密
【片段二】
师:孔隙指的就是窟窿眼狭小的缝,那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孔隙这处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
生:很窄小。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感悟:本文“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作者既通过具体熟悉的常见事物描写孔隙,又将自己的切身感受诉诸笔端,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甘密老师引领学生整体把握作者游览顺序,理清文本脉络结构之后,直接切入“过孔隙”一段进行教学。从“孔隙窄小”的特点入手,深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的?此问题直接从探究作者写法进入,虽关乎内容,但目标直指语言形式,即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探究的落点就是作者表达的秘密,此问目标明确,任务集中,便于学生体悟写法,迁移运用。
三、立足语言,解密作者写法
【片段三】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的?我们来交流。
生: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出示此句)这两句话主要是写了什么?
生:讲小船很小。
师:是的。如果老师把这两句话稍稍改动一点,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去掉两个“小”字的句子)
生:第一句写得显得小一点,第二句显示不出来。
师:是啊,就像你说的,突出了──
生:突出了小船小的特点。
师:说得真好。短短两句话,竟然用了四个小字,作者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
师:那你还从哪些词当中看出了小船的小呢?请你说。
生:并排仰卧,刚合适。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并排仰卧就是两个人仰卧在小船上,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师:你从仰卧和没法容感受到了小船的小。同学们,那作者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
生:还写出了洞、孔隙的小。
师:写出了孔隙的窄小。你真会读书,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好不好?
(师生合作读)
师小结: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出孔隙的宽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写出了~
生齐:孔隙的窄小。
感悟:作者介绍孔隙的窄小,没有像前文介绍外洞,用具体的数字和比较来直接写,那么孔隙很小,究竟怎么小呢?作者借小船的小和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写,真实具体可感。于是,甘密老师就引导学生立足语言,细细体会作者这一写法。师生起初交流,似乎宕开一笔,在谈小船之小,感受作者如何用四个“小”字“并排仰卧”“没法容第三人”来渲染小船之小。充分感受之后,话题一转,“作者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回到了主问题“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的”,在关键处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孔隙窄小,却借用常见的事物──小船之小来写,其语言着实形象可感。此处教学,目标可谓明确,不蔓不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记金华的双龙洞》反思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