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写结合,创设语文高效课堂”听课体会关于“读写结合,创设语文高效课堂”听课体会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关于“读写结合,创设语文高效课堂”听课体会

这个学期,我区更加重视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创建高效课堂。结合“读写结合”课题的研究,我区两位老师向我们呈现了两节关于“读写结合”的语文研讨课。下面就简单谈一谈我的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有这样一段表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叶圣陶也指出,“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所谓阅读教学,本身自有其重要性,并非作文教学之辅”。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怎样与写作结合起来,并互相起到促进的作用,是我们语 文 老师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这次的两节研讨课就向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课例,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 孟丽 君老师的《去年的树》一课,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作者新美南吉用极为平淡简朴的语言叙述了一个童话故事,但平淡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却是孩子们不易体会到的。 于是孟 老师多次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补充,如“树( )对鸟儿说”,“鸟儿()问树根”,“大门( )回答”等。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补充,读出了理解,读出了个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方式,学生得到了语言训练,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再如 吴畏 老师的《掌声》一课,教师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让学生体会其动作、神态背后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也正是学生最应该学会的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写作与阅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互
相促进的作用。
听完这两节课后,我感触最深的还有以下两点:
一、读写的结合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有所取舍。我们常说“有舍才能有得”,可是我们平时的语文课上,教师往往总是觉得什么都很重要,都得跟学生说,丢掉哪一点都不行。于是 常有 老师抱怨说,课上时间不够用啊,讲不完啊,没时间朗读啊,更没时间小练笔啊。的确,语文课可挖掘的内容很多,“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个人读同一篇文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课前解读文本的时候的确会发现很多“点”,但课上却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形成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取舍。如何取舍,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紧扣住单元的教学目标,其余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我想,这也就是 张毅 老师所说的“眼要高、手可低”吧。
二、读写结合要符合学情,先要让学生愿意写,其次才是让学生会写。比如《去年的树》一课是四年级的课文,学生已经有了一点写作的基础。但教师怕学生不会写,在课上给学生仿写提供了一个“模式”。于是学生有话可写了,但就出现了只仿写皮毛,前篇一律的毛病。所以我觉得教师可以再放手一些,尤其是这样的想象性习作,更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束缚,要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而《掌声》一课是三年级的课文,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文,这个时候是很需要教师的“扶”的,但最后小练笔的三个要求略有些拔高,以至于班里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没有弄懂要写什么,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因此,阅读课上的小练笔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情,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更不要流于形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关于“读写结合,创设语文高效课堂”听课体会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