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第五次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第五次

主持人:孟桂艳
学习内容: 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
造成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
上传: 万振兴 更新时间:2013-8-25 9:45:52
目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状况是很差的,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不少老师埋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运算结果也常出差错。”有些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通过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结果发现: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学生在计算时存在各种心理障碍。
一、感知粗略
学生计算时他们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粗糙,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常常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37.42写成37.24,把“÷”看成“+”,把209写成269等。
二、固定的思维方法
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当学生掌握了某一种计算方法往往习惯用类似的旧方法去思考问题,这样必然会出现思维的惰性,影响运算的速度。同时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计算中学生常常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
三、记忆还原
学生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复习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储存的信息消失或中断,造成“遗忘性差错”。如:特别是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计算题,瞬间记忆量较大。如:计算12.5×72时,错做12.5×72=12.5×8×9=100,还有将 化简成 ,都是因为信息的储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
四、表象模糊
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运算形式上看,学生的计算是从感知过渡到表象运算,再到抽象运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其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维的凭借物。如:简便计算745-99,学生因对“分解”—“凑整”—“合并”的表象模糊,头脑中想象不出“凑整法”的具体过程,因而错做成745-99=745-100-1。
五、强信息干扰
学生的视听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思考。计算时,一些强信息容易首入眼帘,掩盖其他信息。如计算5.85-3.75+1.25时,学生往往做成5.85-3.75+1.25=5.85-(3.75+1.25)=5.85-5=0.85。这是由于“3.75+1.25”这个强成份的诱发,使学生忽略了运算的符号和顺序,造成错误。
六、“轻敌”思想与厌烦情绪
计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急于求成,出现莫名其妙的错误。分析原因,一是当数目少、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
二是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出现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因而,他们常常有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坏习惯。
七、缺乏择优的灵活性
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计算能力差的学生明显缺乏比较意识,缺乏对策略评价的意识,做题时往往找到一种方法就抱着死做下去,即使繁琐,也不在乎,认为做对就行了,就心满意足了,很少考虑有无其他良法?例如计算193.5÷19.35,缺乏评价意识的学生,总是先把除数处理成整数后,列竖式进行计算,但另一些学生则不然,他们一看题目,口算立得原式等于1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第五次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