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后的感受[教育漫话]读后的感受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教育漫话]读后的感受

假期,拜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这本书作为书信体,全篇语言犹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但其所讲的内容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如洛克认为,尊重与羞辱对于儿童的心理是最有力的一种刺激,在此论点之下,洛克提出了培养儿童荣誉感的方法——“批评应在私下进行;表扬应当着别人的面进行”。“赞扬,是促使孩子不断进步的原动力”。可见培养孩子荣誉感必须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
洛克特别反对鞭挞或呵斥儿童。他认为这种惩罚,除了使儿童产生一种羞耻或恐怖的心理之外,没有别的好处。此观点尤其值得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借鉴。因部分家长和教师常常会因为“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打骂或者当众羞辱孩子,损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甚至引发孩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教育者务必改变当众羞辱、训斥孩子,对孩子进行惩罚或变相体罚,动辄就将孩子全盘否定的教育方式。不要把孩子一件事情的做错上升为对孩子人格的抨击和损害。
当一个人的名誉受到的损害太深,便有可能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实践证明,赏识教育远比威吓鞭挞的教育来得有效,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但是,一些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往往存在着不良习惯和弱点,面对他们的时候我们往往由生气过渡到了严厉批评。当时孩子虽然痛苦流涕,似乎了到了错误,结果不用几天工夫,又故态重萌。相比之下,用赞美孩子的方法,去激励他们,教育他们,收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赏识并不是盲目的,当孩子做错时,亦必须使其明白自己错误的原因以及以后做事的方向,从而使得孩子在心里逐步地给自己设置一个方向盘,当孩子能够在你的引导下渐渐用这个方向盘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时,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大半了。
一位哲人曾说:“只有最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说:“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鼓舞。”表扬更容易缩短心理差,体现教育平等,创造教育奇迹。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都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多表扬,少批评;多赞赏,少讥讽,更能引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它不光对优秀学生有催人“更上一层楼”的作用,对学困生则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因此,要想转变“问题”学生,就应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埋藏在其心里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也曾经说过:“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所以我们就应该通过细心观察,掌握学生特点,真心实意地去赞美他们。抛弃冷漠,送去温暖;摒弃批评,激活赏识;唤醒自尊,激励进步。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学生不光成绩差,还惹事生非,上课喜欢做小动作,令老师烦心,同学也讨厌。可他劳动特别主。如果抓住他们这一闪光点,让他们当劳动委员,管理班上清洁卫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心。同时向他们提出“如果你在上课时能集中精力地听老师讲课,相信你会更棒的。”的激励语言,并因势利导,不断鼓励,让他们勇于克服缺
点,争取在学习方面也迎头赶上,相信不久他们一定会回报给我们可喜的成绩的。在素质教育强调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从约翰.洛克的教育观点中得到启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性发展,使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健康成长。
“赞扬,是促使孩子不断进步的原动力。”这话真的很有道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教育漫话]读后的感受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