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五分钟读书交流好五分钟读书交流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好五分钟读书交流

在书中,管建刚老师从自我写作的成长经历的体验中,从传统课堂的写作教学的反思中,从班级作文周报实践的探索中,找到了一条既贴写作教学的本质,又能引学生写作爱的写作教学之路——“班级作文周报”。
一、诸葛亮般的教育智慧。
管建刚老师说:“一件事情,当你坚持做8年,你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能坚持下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同时,往往就是教育智慧的孕伏和诞生之际。”的确,从论述中,我能够感到管老师8年中依托“班级作文周报”见招拆招的智慧之举,让我看到了一个足智多谋的管老师。
1、计谋一——放长线,钓大鱼。
管老师认为每期[评价周报]选用三分之一左右的稿件。录用稿件不能过多,要使学生有适度的饥饿感,要让学生感觉到,他(她)能在周报上发表作文但必须用点儿劲。这种状态,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看来,管老师是个钓鱼能手,他知道放多少诱饵,能钓多少大鱼。
2、计谋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师的编辑、排版以及印发的工作,将占用老师近半天的时间。为了减轻语文老师编辑稿件的工作量,管老师的编辑部在学生中招募业余编辑,轮流让学生参与到选稿中去。管老师还在班上培养一两个“电脑高手”,把这些编辑、排版的事情交给这些“电脑高手”去做。到时候,教师只要审阅一下,交给“办公一体机”印刷就行了。看来,管老师很会招兵买马,就连家长他也不放过。管老师每带一个班,第一期[评价周报]就会给每位家长送上一份,让家长知道班上有这么一张作文周报。家长看到孩子发表习作了,就会鼓励他(她)再接再厉;看到自己的孩子没发表习作,就会要求他(她)这周要认真写,争取下周发表。有的家长还和孩子一起评审、找错别字等。的确,语文老师要想坐享其成,就得学会调兵谴蒋。
3.计谋三——连环计
为了刺激学生办[评价周报],的兴致,刺激学生不断写作。管老师想到了给学生发卡。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就发“刊用纪念卡”一张。所谓“刊用纪念卡”,即一张名片纸,发卡时在上面写一段话,如:“你的文章真棒,希望下次还能在报上见到你优美的文笔。”“未来的小作家,从这里起飞吧!”“小心,别落下了!”“写得真好,周报上又留下你童年的影子。”如此花言巧语,学生自然抵挡不住诱惑了。回想我们给学生的作文评语,总是循规蹈矩,老生常谈,也难怪学生会爱理不理,甚至不屑一顾。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管老师还采用了连环计。凡获得3张“刊用纪念卡”的学生,可以换取一张“作文新苗”奖状;获得“作文新苗”称号的学生,再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5篇文章,就可以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的同学,再发表7篇文章,就可以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的同学,有资格出期“个人专刊”。所谓“个人专刊”,即这期周报上的所有文章都出自一个学生之手,并且规定,所有文章都必须是一个月里写的——这一个月,对学生而言,是一次高峰写作体验。“个人专刊”面向全校发行,学生可以获得最高荣誉——“班级诺贝尔文学奖”。这种评奖方式基本能保证了学生长期的写作爱。
4.计谋四——苦肉计
为了可以让学生饶有爱地写上一年作文。管老师还搬出了杀手茧——苦肉计。那就是搞“发稿费”活动。办班级作文周报“发稿费”是引写作的动力。
当然,发给学生的“稿费”不是真的钱,而是一张模拟稿费单。所谓“模拟稿费单”,也就是一张名片纸,上面敲个章,章上刻有“[评价周报]第X期稿费X元X角”字样。学生在周报上每发一篇文章就获得相应的稿费,文章长,稿费多。这些“稿费券”可以用它到“班级图书交流中心”买自己喜欢的书。书从哪儿来呢?管老师可谓想足了办法,用足了计谋。例如:学校提供科研经费,从中提取;联络有关家长资助;收取适当的实验经费等。总之,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一个21世纪的“诸葛亮”。
二、圣人坐禅般的静默推想。
管建刚老师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写作,第一要紧的能力是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对写作素材进行筛选、组织。写文章,第一要解决的,不是审题,不是构思,不是行文,不是语言,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
为了解决“作文无米”的问题,他教给学生两个“绝招” :
一曰“推想法” :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向前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地想,一个课间一个课间地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吗?今天我学到新东西了吗?今天我见到陌生人了吗?今天我遇到老朋友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今天我看见水被表扬了吗?今天我看见谁被欺负了吗?今天班上有谁过生日吗?今天又人生病吗?今天我想到什么离奇的事吗?今天我做梦了吗?今天爸爸、妈妈、老师笑了吗?今天妈妈身上有什么让我记住的事?今天街上有引起我注意的事吗?今天我看了什么书吗?今天我的心怦然一动了吗?——凡是能捕捉到的任何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
二曰“静默法” :闭上眼睛,安静地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是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着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
他把这样的方法,称为“内视”。他认为“内视”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关注的不只是外在,更有增的内心。事情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回味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感。
看了这两个简单而又绝妙的“绝招”,我真是从心底由衷佩服。跟管老师比较,我们不是缺乏“目标”,而是缺乏他那种“为了达到目标,禅心竭虑,想方设法,为学生架桥铺路,帮学生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曾经也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要让自己有一双“慧眼”,但大部分学生总是认为:可以写到作文里的事情,必定都是一些“大事”,而他们一天到晚学校家里,家里学校,实在没什么事情可写,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无病呻吟,就是生搬硬套,曾经埋怨学生缺乏灵性,现在看来,还是老师的引导不细致、不到位。如果学生真的把这两个“绝招”内化为自己的“习惯”,一定会觉得:写作的天地无穷宽广,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真的就会如管老师所说:“学生们会发现,生活表面上是在重复昨天,总在上课、作业、活动、吃饭,但用心去看,却那么新鲜而富于变化,能记下的、要记下的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学生发现、积累素材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关注生活的意识会也会越来越强。”这不正是作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境界吗?
三、以生为本的人文性。
人文的关怀说白了就是对人的细节的关怀,对人的心灵的关怀。管建刚老师这场“作文教学革命”处处渗透着细节的关怀,流露着对学生心灵的终极关怀。这在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动力系统的阐述中,尤其明显。管老师以一名教育者特有的敏感和纤细,理解并达成学生渴望成功、渴望肯定的心理,巧用教育智慧,为作文教学精心设计了“等级评奖”、“积分活动” 和“稿费活动”三大动力性活动,为学生的写作动力加足了生命的燃料。以“评奖”细节来说,真是叫人拍案叫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实验伊始,他提出几个“第一次”:“第一次出版要煽情”、“第一次发卡要隆重”(用意是充分造势,激起学生祈望表现的激情和由写作带来的尊严和自豪),“第一次选稿要偏心”、“第一要求要放低”(足见这场“作文教学革命“不是为了培养几个作文尖子,而是面向班级的大多数的成功)“第一次授称号要少”(用意是要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让学生对写作产生神圣感和荣誉感)。
他的“每日简评”,“每周一稿”,“每周一报”的新颖做法,不由地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他指导学生每日用三、五句话积累、发现写作素材,用每周的休息日让孩子自由作文。然后,周一初选30篇稿件发给学生修改,再从中选出15篇发表。发表前,打印样刊发给孩子再次修改(以防被班级“四人小组”查出病句等)。最后,在周末把报纸发给孩子们阅读、吸收、思考……就这样,报纸办了一期又一期,学生的写作热情越来越高涨,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引学生爱,他又创造性地推出“等级评奖”“积分活动”“稿费活动”……考虑周密,充满创意,孩子能不爱上作文吗?
更令人赞赏的是,他在选稿的过程中,主要是偏向于作文中等生和作文困难生。作文困难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不断进步,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好五分钟读书交流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