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华传统文化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案例背景: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了拓宽孩子语文学习运用的空间,让孩子从小关注身边多彩的生活,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五组教材中安排了一次“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抓住此契机,我用了长达两个星期的时间,尝试着带领孩子们进入这巨大的文化宝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业设计:
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在教授第五单元《走近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按组分类调查
传统文化包括:民间工艺(陶瓷、刺绣、剪纸、风筝……)、民族艺术(武术、书法、京剧脸谱、邮票、国画、泥塑、雕刻、杂技……)、传统文学(《宋词》《论语》《唐诗》《三字经》《弟子规》《诗经》、对联、……)、神话故事、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传说、风俗……)、中华美食(特色食品、茶饮文化,与食品相关的歌谣、成语、故事、格言等)
2、明确调查内容
第一组:民间工艺 第二组:民族艺术
第三组:传统文学 第四组:传统节日
第五组:神话传说 第六组:中华美食
设计意图:传统文化涉及面广,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知识积累都不丰富,适当降低难度,尽量给学生缩小范围,说具体,便于学生查找资料。因此,我们把传统文化分成六类,让学生分类调查。
3、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组别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
4、学生调查
星期六、星期日,学生利用各种途径,进行调查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室内走向室外。
5、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能力。
6、成果展示(手抄报、电子报、说、唱、现场剪纸、朗诵、讲故事等形式)
设计意图:成果展示环节,形式多样,凸显学生个性。
效果与反思:
1、丰富作业形式,凸显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因此我在作业设计时尽量使作业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学生们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
2、结合其他学科,使语文作业富有情趣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把音、体、美、劳、科学等学科的知识渗透于语文作业之中,淡化学科间的割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次作业设计我把说、读、写、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符合儿童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3、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拓展性阅读,使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拓展阅读是以课文为本,带读、学习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资料。树立大语文观,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广阔的空间。如学习了《盘古开天地》之后让学生去阅读其他的神话传说故事,也为这次的语文活动——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做好了铺垫。
(2)用生活丰富语文作业
现在教学,比较注重以生活联系实际,选择了许多与生活相贴近的课文,并且课文中的学习小伙伴提出许多开放性的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与生活为伴、与自然为友、与社会对话,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悟生活、积累语言,培养能力,融入社会。如:在学完中华传统文化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社会中选择搜集剪纸、年画、春联、传统节日的来历,古代名人故事等等。他们回来收获很多,最重要的是他们也在社会中与人们有了一定的交流。这样的贴近生活的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已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了语文作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