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天堂》教学设计《捐赠天堂》教学设计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捐赠天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我”在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时发现了一只毛毛熊和几条漂亮的发带,从而引发了我对珍藏在家中的两张剪纸的回忆,从中体会捐赠者那颗善良美好的童心以及被捐赠者接到礼物时的快乐与幸福,感受到童心的可贵。
2.两张四不像的剪纸,是两地永不相见,但却心心相连的人间真情的最好见证,它有神奇的力量,它使人拥有天堂。
3.本单元主题为:情思满怀。本课在《灯祭》对父爱的歌颂基础上,由对一个人的爱上升为大爱,情与情升华美丽。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会被毛毛熊和发带感动,但并不能深刻理解其含义。
2.学生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已认识到汶川、玉树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3.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学生不了解唐山大地震,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灾难。
(三)教学环境分析
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续编故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2.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揣摩感悟人物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意思,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二)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环节设计
1.导入,回忆文章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七课《捐赠天堂》。
(1)文章讲了两个小故事,并能概述,把握文章大意。
(2)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发生在不同年代捐赠者和受赠者的故事。
2.抓住过渡段,理清文章脉络
3.略读受赠者故事
(1)速度读第一自然段,做批注。
(2)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
(3)一个“求”字让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抓住“求”字初步将“童心”和“天堂”联系。(课件展示毛毛熊和白布上的字)
4.全班讨论、交流受赠者的故事,体验情感
(1)我们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两张剪纸。
那是两张“四不像”剪纸,是我所见到的“最糟糕”的剪纸……
教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2)让学生感知“废墟掩埋一切”的情景,进一步感受剪纸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幸福感。(课件:再现唐山地震情境)
我们看,正是因为有了前边像小女孩“求”妈妈赠毛毛熊、发带这样的爱心,坚持的行动,才有了后来的惊喜欢呼!
(3)“高兴得欢呼、流泪”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们特别高兴、感动,因为唐山大地震使得他们失去了家庭,亲人,朋友,两张剪纸带给孩子们巨大的快乐。
(4)联系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班里的同学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谈,带着感受去读。
设计意图:将阅读积累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在理解中达成情感教育目标,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去朗读。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虽然是一张简单粗陋,在大人眼里毫无价值的剪纸,但里面却盛满了一个孩子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在当时的情况下,带给孩子的是无比的幸福和快乐。教师可引导孩子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悟情。
课件出示:“自己爱的,就相信小朋友一定也爱。哪怕捧在手里的只是几粒石子……他们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之后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去读,在读中去体会孩子与孩子的心灵是相通的。
5.情感升华,达到共鸣。
读这篇文章,让我激动不已,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在汶川、玉树大地震中,
一个婴儿吮吸着一个陌生阿姨的乳汁,她拥有一个甘甜纯美的天堂;
当一群学生被老师张开双臂保护到讲台桌下时,那黑暗窄小的空间就是天堂;
当小班长林浩毅然返回教室去救同学时,他赠给了同学无数的天堂……
当领悟到这些,你再读读这句话。(课件:展示感人画面)
6.回归整体,积累语言
读完全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把你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领悟文本,赋予文本新的生命力,并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7.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想象灾区的小朋友收到毛毛熊和发带时的情景,续编故事。注意想象要合情合理,从童心的角度去思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捐赠天堂》教学设计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