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任务驱动”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如今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多的被我们所使用。实践表明它是信息技术与空间与图形整合中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作为参加课题研究的一名一线教师,在这方面我也做了尝试。
案例一:
“圆的认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关系到以后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如果这一部分学得不扎实,不透彻,势必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我决定领着学生一步步地去认识,整堂课学生都跟着我的思路在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有的学生不会量直径、半径等小问题,我还会亲自下去帮助他们,给予个别指导。一堂课下来,最终把我自己搞得很累,自己累点能出成果那也可喜,但效果却并不好,到最后仍然有多一半学生并不真正理解“在同一圆内,所有半径都相等”的道理,他们只是在人云亦云,随着老师的讲解在死记硬背。
因为这节课的效果不理想,下课后我开始深深反思,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内容呢?于是我想到了“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便是创设情境。源于此,第二天在六(1)班我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五辆车轮各异的赛车在起跑线上准备赛车,赛车由不同的小动物来驾驶,有轴心在车轮中心的圆形车轮,有轴心在车轮边上的圆形车轮,有椭圆形的车轮,也有正方形的车轮,还有长方形的车轮。“砰”!出发令声响了。大家被小动物的滑稽表情和动作吸引住了。“谁能最先达到终点?”我把这个悬念留给学生。同学们看了小动物们滑稽的比赛场面感到十分好笑,我提出问题后更是议论纷纷,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想说出答案,但因知识的限制,怎么也说不明白。然后我又用略带神秘的表情说:“如果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肯定能解答这些问题。现在你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圆,小组合作,运用你手中的尺子等学具,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圆中发现什么?”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讨的问题,使学生疑中生趣,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了研讨之中:你固定尺,我观察数据,他记录,分工是那么明确;遇到学困生不知怎样测量,其他人会很有耐心地给他
讲解。每每看到这些我会大声表扬,“驱使”每一个人、每一小组想尽各种方法去完成“任务”。一节课下来我只是站在讲台前观察,遇到优点及时表扬,遇到困难适时鼓励,不仅解放了学生,真正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解放了自己,摆正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案例二:
因有了在六(1)班的这次成功经历,于是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又使用了“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模式。当我们复习完圆的有关知识后,我便抛出了任务:“你能运用手中的尺子、细绳等物品量出你手中圆的周长吗?可以自己操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没想到孩子们并没有向上节课那样兴趣盎然,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只是一个人在操作,其他人看着;有的东瞅瞅,西看看,什么也不干;甚至还有的两个人聊起了天……最后我只好重新指导他们怎样去做,课堂教学效果很不好。
分析反思:
现在反思起来,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两种组织对比实验。案例一是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结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较好。案例二是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但没有营造良好的情境,与案例一营造良好的情境形成一组对比,结果营造良好情境的“任务驱动”课取得成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