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案及反思3.2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案及反思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3.2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案及反思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第39页的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根据复式统计表,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2.明确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
过程与方法:
在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方式中探索,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统计图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以及全面看待事物发展。
教学重点:
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明确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教学准备:
空白统计图、尺 
教学过程:
一、课前测评:
1.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就在前几天,我们学校有位小朋友做了个喜爱《海绵宝宝》主要角色的调查,把调查结果寄给了少儿频道,你们想不想看看信里的内容呢?
2.师出示复习题,学生喜爱动画片《海绵宝宝》主要角色情况统计图。
师:横轴上表示的是海绵宝宝里几个主要角色的名字,纵轴上表示的是喜欢它们每个角色的分段人数。仔细观察,你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师:观察得仔细,说得真好。是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就是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海绵宝宝看见自己最受欢迎非常高兴,而且现在它对条形统计图也很感兴趣了,毛遂自荐当大家的学习的小伙伴,大家愿意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
1. 教学例2
出示统计表
姓  名 李明 王芳 赵兰 刘玉 李琴
身高/厘米 141 138 139 143 142
体重/千克 35 33 32 40 36

(1)观察数据,小组讨论
师:出示第一小组的身高和体重的统计表(出示统计表),需要制成两个条形统计图,大家观察统计表的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师出示身高和体重统计表,先观察身高统计表。
师:横轴上表示每位同学的姓名,纵轴上没有数量单位的表示。下面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纵轴上每一格表示多少个数量单位更合适呢?讨论后请每位同学自己设计纵轴上的数据,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2)汇报填涂结果,教师展示并讲解学生作品。
师:如果每格表示较小的数量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较大的数量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一眼看出数量之间的多与少。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学习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3)引出认知冲突,产生知识需求,引出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
师:是啊,大家看这些数字都在一定量以上,每个数字之间的差异又不是很大,当出现这种情形时,用我们以往学习的统计知识很难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新的知识。下面老师介绍一种新的单位量的表示方法。
(4)师讲解起始格和其它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的统计方法。
①师:为了方便和符合实际的需要,我们可以把起始格定为比最低数据低一些的数据,为了区别起始格和其它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在纵轴的起始格上不采用直线而采用折线。完成了纵轴上的数据分段后,绘制条形统计图就很容易了,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五位同学的身高。
②师:再看看体重统计图,遇到了类似刚才一样的问题,观察数据,你能自己解决吗?学生先讨论再试做。
学生汇报填涂结果。根据你们的回答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一起说出每一位同学的体重。(把统计图绘制完整。)
(5)汇报信息:
师:出示 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出示 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如果以这条正常值作为标准的话,画一条虚线更能直观地看出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在正常值以下还是以下(操作课件,出示虚线),观察身高和体重统计图,你能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想对他(她)说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对这个小组的同学提出建议,可以培养学生根据信息作出判断、进行决策的能力。)
2. 小结,引出课题。
(1)师:刚才你们在学习时非常认真,当然学以致用更重要。下面就请同学说一说,今天学习的统计知识和以往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是的,在各样本的数据都在一定的量以上,而数据之间的差异又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就能采用这种起始格和其它格表示不同的单位量的统计方法。虽然表示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无论用哪一种方法进行统计,都是为了使我们根据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得相关的信息。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新知识--简单的数据分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新介绍的条形统计图与原来见过的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使学生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明确这种统计图的特点,体会这种统计图的优越性。)
2. 练习:
(1)①出示五名同学在50米蛙泳比赛中获得的成绩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能观察到哪些信息?(生:横轴上是五名同学的名字,纵轴上表示的是他们游50米用的时间分段数据。)师:纵轴上只有起始格表示的90秒,其它格表示多少呢?大家开动脑筋。
②汇报结果。
师:在进行相同距离的比赛时,如果所用时间少,就是速度快,那么,如果所用的时间多,就是速度慢。所以入选学校游泳队的是刘萍而不是宋玉。
三、应用与提高:
1.分析王鹏和李立四次踢毽子测试成绩统计图
师:王鹏和李立四次踢毽子测试成绩统计图,首先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成绩有什么特点?
师:如果你是教练,到底推荐谁去参加运动会最合适呢?说说你的理由。
师:每个人说得都有道理,只是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2.分析23届-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获得的金牌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师:估计一下,到2012年中国可能会获得多少块金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已有的数据,并且作出决策,体会统计的意义,提高用数学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
师:你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收获?对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起始格表示较大的单位量
其它格表示较小(相同)的单位量








七、教学反思:
参加了省优质课比赛后,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作了一个深刻的反思,内容如下:
1. 从自我的角度来说,这节课我的失败在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强,应变的灵活性不够,什么情况都预想过,就是从没想过如果学生学过了这部分知识该如何处理。可以这么说,这节课探索新知的过程是设计的一个亮点,在那天上午见学生时,了解到学生还没学习这一课,当时心里就松了一口气,心想没学就好,应该能掌控课堂上的情况了。但是没想到到了下午上课的时候,不知道是否是学生自学了,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发现所有的学生采取的都是我不敢想象的例题当中的情况137厘米为起始格,其它格每格表示1厘米。没有别的方式的出现,就没有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没有对新知的渴求,当时我就想,学生已经知道了就没有再探究的必要了,因此就选择了一位学生的作业展示了一下就没有再深究了,却不知这样做造成了两大严重的后果:⑴听课的老师误会了,以为是我在接触学生时已经安排好了,让学生先预习了例题,因为老师们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都知道所有的学生都能探究出这种新的统计表示方法是不可能的,认为我有可能在造假。⑵我在没有发现每格表示20厘米的这种情况下,认为反正学生都用了例题的方法,就直接讲解这种方法算了。而预先设置在课件里每格表示5厘米和每格表示100厘米的这两种统计方法所画成的统计图就没有出现给学生看,没有给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每格表示单位量小,条形就长,每格表示单位量大,条形的相差不大,就很难明显的看出数量的多少。少了这部分的讲解,学生学到的只是形式而并没有真正理解,从而对为什么用折线来表示也还存在着模糊的概念。
2. 对教学方法的思考。既然有反思,那么就要有提高,不能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到方法。既然学生已经预习了这部分内容,从形式上已经接受了这种统计的表示方法,那么我可以因势利导,当机立断不再采用新知的探究学习,相反,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法。我想这样处理可能更合适:教师: 同学们,预习也是我们数学中一种学习的方法,能够主动的学习说明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教师: 刚才,老师看到你们采用的起始格和其它格不一样的方法来表示纵轴上的数量单位,这种方法真是棒极了,画出的条形统计图即清楚明了,又美观大方。海绵宝宝也想了办法,咱们来看看它画的条形统计图怎么样? 师把每格是5和100的单位量分别展示给学生们看,在学生的惊讶声中,教师适时的问: 它画得怎么样呢? 生: 每格是5厘米,画出的条形太长了,超出画面了。 生: 每格是100厘米,画出的条形太短了,条形都差不多,分不清谁长谁短。 教师马上反问: 想一想,同学们刚才自学的这种表示方法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它格表示1厘米,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教师适时引导,得出起始格表示较大的单位量,可以使条形不会太长,其它格表示较小(相同)的单位量可以使数量的多少更清楚。。。。。。。
虽然不知我经过反思后思考的解决方法是否能行得通,但是我认为这次比赛对于我的成长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经历,让我接受了磨练,让我有了感悟,让我有了收获,这些宝贵的经验会伴随我一生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3.2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案及反思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