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校长陶行知的"每天四问"中得到的启示从陶校长陶行知的"每天四问"中得到的启示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从陶校长陶行知的"每天四问"中得到的启示

在这一课中,.技能目标是学生通过操作,了解在画图程序中输入文字的方法;学会用文字工具在图形中添加文字,并对文字进行修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操作,让学生体验到将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用于生活的乐趣。教学重点是利用文字工具在图形中插入文字以及对文字的修饰。教学难点是利用文字工具在图形中插入文字、文字工具栏的运用。我做如下的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画图作品等。
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本人结合小学计算机教学实践和对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与实验,认为“导学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相对于讲演式而言就是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借助媒体环境提供学习资料,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自学探索、激疑问难、解决问题、操练巩固、形成技能。
一、激趣、导课。
成功的导课是每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法特点的点睛之笔。新颖有趣的导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情绪,使他们愉快而主动的学习,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但活跃学生的思想,还能起到培养定向思维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的导入时,我先请学生看三幅图片,有什么不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自然地引出新课内容。
二、尝试、探索。
教师通过巡视观察,掌握自学情况,对勇于质疑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赞赏。现代教学论认为:经验与思维的统一、思维与活动的统一是学生中心论的核心。而认识到思维是教学的基础,思维引起疑惑,疑惑的引起又在于提供适当的感知对象和实际的经验情境,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思维,把自己原认知结构中的
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新的知识。在本课中,在学生在会画的基础上,试着完成新的任务,学生对照自己的知识水平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一切学习资料自己先试着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又是学生自已获得的知识,也体现了知识的迁移性。
三、精讲、质疑。
教师少而精的讲解可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抓住要点认真听讲,并按自己的思路抽取所学知识,连接思维断点。此环节可运用示范操作、典型范例辅助精讲,重在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实质,并继续启发提问,从联想和思维过程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本课中的“文字工具栏的运用”是个难点,在学生自学有疑惑后,教师示范操作,并讲清重点,让学生在看清、听清、想清的基础上去试画,效果就比较好。
四、实践、操作。
实践是综合开发智能的重要一环。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在本课中,我是利用学的练习阶段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集中解决。
五、评价、归纳。
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小结和评论,相互交流作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其内在联系,并将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和概括化,也是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视具体情况灵活应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成一个“导学式”的有机整体,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画图中添加文字》一课我是安排在学习了电脑绘画工具的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添加文字的操作相对简单,但是如果适当的修饰后添加在画中可以增加美感,当然学生也很高兴在画上写上自己的姓名,这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所以学生对本课学习很有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够利用画图工具栏中的大多数工具绘制图画。本课教学内容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制作漂亮文字。重点是掌握文字的反色、透明处理等操作命令来制作漂亮文字。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我运用了“任务驱动”和“讲、演、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播放“添加文字”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快速撑握新知。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巡视辅导个别差生,关注个别差异。引导学生完善作品;并通过欣赏它人作品,学会向他人学习。
我觉得本节课不足之处是:一,在第二步“透明处理”的操作中,步骤讲得太快,不够详细;而且用时过长,二,没有详细讲解上课前导入时那幅有多种文字效果的范例,让学生更明确其它的文字效果。导致学生在进行创作时思维不够广。三,由于时间关系,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不够全面。如果再重新上一次的话,时间安排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先备好学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从陶校长陶行知的"每天四问"中得到的启示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