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应充分发散思维,在“提问探索”中畅游小学高年级应充分发散思维,在“提问探索”中畅游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小学高年级应充分发散思维,在“提问探索”中畅游

小学高年级应充分发散思维,在“提问探索”中畅游
单位:唐山市开平区陡电小学中心校 姓名:甘晓辉
摘 要 前苏联教育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说过:“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马赫穆托夫的这段理论概括,与我们对问题探究教学的运用在客观上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对问题教学法本身可以做这样的界定:问题教学法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仪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探究教学法以思维创新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起点,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展的方式,激发其智慧和潜能,培养学生强有力的内在学习动机,把作为人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问题教学法即通过设置激发课堂互动的问题,然后在问题的不断探讨和解答中完成课堂教学。
关键词 提问 问题 探究 思维
思维起源于问题。可以说,大千世界问题无处不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创新。卡尔﹒波普说过,科学始于问题。列尔耐尔说:“问题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有教师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由此他们就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和掌握的知识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综合先人的各种看法,我本人认为,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
可见数学教师在每堂数学课上,都应该尽心为学生预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正确引导学生感受“问题情境”,建立“问题意识”,从而形成“问题能力”。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师们像孕育婴儿一样,在孩子们头脑中孕育这种意识,孕育这种能力。
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随着年级的升高,技能的掌握,习惯的养成,其主体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问题情境的过程)越来越强烈。他们中有部分“敢为天下先”,解决问题时就会有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论、新表达方式、新操作程序。在小组的共同合作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学生能能更好地回顾与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大胆地表述出来,他们经常会问:这种方法正确吗?有没有其他方法?这种方法还能解决其他问题吗?在“问”中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能数学化地思考回答问题。在小学高年级段,数学教师就应该想尽办法帮学生养成“问题能力”。
一、提出问题,寻求策略,解决问题,是“问题解决”的精髓。
下面运用“问题解决”思想,教学“圆的周长”的一个片段。
师:现在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学具圆,动手操作,大胆实践,看看测量圆有哪几种方法?
师:(学生测量完后)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1: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来量出它的周长。
生2:用线绕圆的一周,拉直量出它的长度。
生3:把圆环截断拉直量出它的周长。
师:这些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教师拿出一个系有小球的绳子不停地转动,形成了一个“虚圆”),你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学生愣住了,都摇摇头)
师:(启发联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请你们猜一猜,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的某条线段有关?
师:现在再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教师拿出两根都系有小球的长度明显不同的绳子,一起不停地转动,形成了两个大小不同的“虚圆”。),哪个圆周长大?为什么?
生:外面的圆周长大,因为绳子长。
师:绳子的长就是圆的什么?
生:绳子的长就是圆的半径。
师:现在谁知道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生:圆的周长与它的半径或直径有关。
师:说的好!下面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究竟与它的半径或直径有什么关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该片段运用“问题解决”思想,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不断寻求策略,不断解决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切实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笔者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用“绕”、“滚”、“截”三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先告诉学生怎样做,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做的被动测量方法,而是采用先给学生“材料”,放手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在高年级段更应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技巧,如何恰时提问,高质量提问,巧妙解决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1、拨动“问”之弦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需要。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我们认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教学中我们把数学教学内容(思想、方法、知识)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是学生感觉和意识到的问题,是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决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它们使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我们设置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时间机会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积极乐观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当然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情境的设置也迥然不同,方式是多样的,我们感到大致有: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点,触发学生产生问题;创设呈现带有问题意识的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学生通过观察产生问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趣味性的故事,使学生在联想中产生问题等。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称”。
2、发散学生“问”之面
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深刻性。例题教学后,通过探究质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例题,掌握规律,同时还可以促进其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加强思维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提问步入更深层面。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我们提供学生这样一条信息:六年级一班有48名同学参加读书活动,班委会决定每人购买一本单价为5元的书,书店对购买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优惠,你觉得用哪种方案购书用的钱最少?学生在一番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后,向老师质疑:可不可以与其他班级合买?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合买?学生摆出了他们的理由:(1)每个学生单独买,全班付:5×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且购买50本,全班付:5×90%×50=225元。钱付得少,且多得2本书。 (3)与其他班一起购买50本以上,全班付:5×90%×48=216元。
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一切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由于知识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不喜欢现成的结论,而善于自己研究发现问题。因此,学生有主动探究的潜能,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是能够培养的。
当今社会需要多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小学生应该在毕业前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面对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讨论、相互交往以及师生互动中开发潜能,从而增强时代所要求的各项素质。
参考文献:
〔1〕 《课堂提问艺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主编:任恩刚 张卫苹
〔2〕 《有效教学》上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主编: 张卫苹 任恩刚
〔3〕 《问题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主编:任恩刚 张卫苹
〔4〕 《201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5〕 范慧歆 《教学生提出问题》
〔6〕 陈敬之 《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小学高年级应充分发散思维,在“提问探索”中畅游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