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黄昏》教学案例《美丽的黄昏》教学案例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美丽的黄昏》教学案例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拍子二部轮唱歌曲。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两句优美流畅,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描写了“叮咚”的钟声,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二声部的轮唱过程中形成了美妙的二部合唱曲,表现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休闲的感觉。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二部轮唱肯定是个难点,于是我从课一开始就进行简易的轮唱,再结合图形谱变化着来进行轮唱和声音处理,引出黄昏、钟声的音乐,直接进入歌曲的主题——美丽的黄昏,美妙的钟声,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演唱形式大概是怎么回事。再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通过读歌词、唱歌词,重点解决二部轮唱这个难点,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试验。整个教学过程关注音乐审美的本身,重视学生音乐实践的愉悦。
教学片段:
学唱歌曲
1、读歌词。
师:啊,多美的黄昏景色,还有那音乐、那钟声。简直要让我们陶醉了,谁能陶醉地来说说“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
帮助引导学生有节奏地、陶醉地说。
再来一句:“听,那钟声,美妙的钟声。”
连起来感叹地说,师先示范一遍(第一句低,第二句高)
学生来一遍。
师生合作:学生先来,老师隔一句后来(有高低起伏)。
师:黄昏的景色,这边也美,那边也美,到处都美。
(设计意图:师生通过变化着朗读歌词,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次实践的机会,学生容易做到,又降低了后一环节歌曲轮唱的难度。)
2、请欣赏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歌曲《美丽的黄昏》。想一想: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
你可以从歌曲的内容、情绪、旋律等方面来思考。
学生听后自由说。
师小结:《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通过简练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3、师生合作:老师唱旋律和歌曲,请你们用三拍子指挥图式来为老师划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范唱,目的是让学生能清楚的听清,而同时要求学生为我划拍,让他们感受三拍子的特点。)
4、唱歌谱三遍。
第一遍跟着老师默唱。
第二遍学生轻轻演唱,不足之处反复练习。然后,讨论:一、二两乐句旋律有什么特点?(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三度模进,同时每一句的3、4小节和5、6小节是一样的。)
第三遍要求唱出高低起伏,结尾弱。
5、唱歌词三遍。
第一遍学生随琴填歌词,不足之处纠正。
第二遍随琴声音有起伏地唱。
第三遍跟伴奏陶醉地唱。
唱完,问学生: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
6、再听范唱,思考:他们的演唱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引出“轮唱”。怎么唱,再听录音找答案。师生实践两次,弄清两声部怎样同时结束。然后,分组实践。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情感。)
教学反思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二部轮唱歌曲,轮唱部分又有比较严格的三度叠置的和声效果。通过教学,体会颇深:
有序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非常重要。《美丽的黄昏》这一课,教材上只有一首歌曲和用六个音进行编曲创作的一个练习,资料十分匮乏。如果按传统方法上课,虽然很轻松,但无疑是枯燥的。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不能把每一个知识点孤立地一块一块教给学生,而是要改变以往以知识为线索的线型设计,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发问题、风景欣赏、实践感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一步步走进音乐。因为我们是刚接触双声部的歌曲,并且歌曲中的轮唱有一定的和声要求,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在一堂课中就能做得尽善尽美。音乐具有弥漫性,音乐的弥漫性也体现在它的消化与吸收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所以,在本节课中,学生基本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明确了双声部的进行,同时会主动地去表现歌曲意境。但如果要唱到娴熟、完全准确,我想那将需要一个有计划地、长期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本身的素质其实并不高,对于三拍子的节奏感也并不是很强,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很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我觉得在这个部分我的引导有所欠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美丽的黄昏》教学案例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