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路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原有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带来重大影响,它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开设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
《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参考书。但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源泉,教学内容被定固于课本上,不敢越课本半步。教科书由于受编写、排版印刷等多方面的影响,内容明显偏旧,经常出现90年代甚至更远年代的统计信息和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情境和问题,一些具有时代特征,联系实际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造成学生厌学、怕学数学的情绪。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老师改变了传统观念,给教学内容赋予了新的内涵,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时代活水,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它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
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能将漫长的数学发展史,最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最新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其变成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数学教学中,我不断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听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新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解决问题能力, 还要培养品德。两种教学观的根本分歧在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着眼点在何处,在信息时代,一切取决于效率,而教学的效率在于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掌握知识,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把发展智力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不仅是由于现代生产技术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全面把握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多、技巧性也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重点,教学目标,选准突破口,选择媒体和运用媒体的最佳时机,精心设计,注重实效。
由于计算机能使学生从大量的、生动的、直观的图象中得到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正确的归纳、分析、推理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省去了教师画图、擦黑板等操作,节约了时间,利用多媒体举更多的实例,渗透了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及科技知识。此外,由于计算机可以不断出现新的情景,学生有新鲜感,有不断需要思考解决的新问题,使思维常处于积极状态,显得特别灵活,往往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导入新课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佳境。
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用大屏幕重现了这样一段情景:两位小朋友通过电话约一场电影,小明说:“明天我请你看电影《侏罗纪公园》,好吗?”小华说:“太好了,我正想看呢!”“你明天八点在电影院等我,不见不散。”可是,第二天,小华在电影院门口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等到小明,到底是怎么回事?小明失约了吗?……这样的生活情景,诱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24时计时法”的学习中。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巧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成功的数学课必须是重点内容突出,难点问题巧妙突破,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满堂灌。我在讲授圆锥的体积时,课件演示效果显著,学生牢记圆锥与圆柱的关系,真有事半功倍的感受。如,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测量、绘制等知识,还从网上了解到了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概况,了解到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进展,真正体会到一滴水的价值,受到了良好的养成习惯教育和国情教育,可谓受益匪浅。又如在四年级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如上网、翻工具书,询问等方式收集一组自己喜欢的数据,课上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他们汇报的数据:有小到头发的直径(学生说是宽),大到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有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中国人的多少,也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查出的一组生动、富有意义的数据,不仅超越了课本上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不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四 、信息技术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化,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具体过程、组织形式、质量效益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以历史的必然走进课堂,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体验到了它的工具性,不可替代性。
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大胆创设了让学生上机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
“同学们,七个正方体的木块拼在一起,从上面、左面、右面看,可能会是什么形状呢?闭上眼睛想一想。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在方格纸上。”同学们画了起来。“你们想象得对吗?请上机操作验证自己的想象。”轻轻点击鼠标,屏幕上的正方体木块神奇的转了起来,他们瞪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与自己画的图一样,同学们好兴奋。“还有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继续探索着,交流着……一会儿7个木块排成一排,一会儿排成错落有致的的两排……物体的形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学们头脑中的图像也在不断地变化,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愉快的进行着探索与交流。
在《对称图形》一课中,我尽可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我让学生画对称图形,设计对称图案。学生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等知识,让电脑把想法变成现实,看到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信息技术构建的这个平台上,学生们获得了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由原来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索,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实践的经验、创造的体验。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变成今天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通过操作,变原来的“听数学、看数学”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做中学、研究中学、探索中学”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尾。
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妙的结尾应具有耐人寻味、课断思不断,音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用课件将科技、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生动地显示出来,既渗透了科技知识又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且能消除学生疲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讲授“密铺”后,课件出示各种密铺的精美图案,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甚至于有个学生说长大要做个设计师呢!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超文本性和网络化等特性。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超文本性和网络化特性与人类记忆、联想的认知结构相类似,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得以结合,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门理想的学习认知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数学教学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我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发展学生的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