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小徒弟的画面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他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也许那只骆驼的后面还跟着无数只骆驼,这是以少代多,是无限的。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既然这是需要创新思维的一堂课,那么按照平时的方法分析理解就不能把这篇课文的主旨表达出来。有创新的导入以及设计才会引领者学生真正地进入课堂的学习中去。
一、画意点题
【片段一】
师:古代让你佩服的智慧者有哪些?说说为什么。
生1:曹冲,他很厉害,能把大象的重量都称出来。
生2:司马光,在别人都很惊慌的情况下他能想到把缸给砸了,救人有时得想一些特别的办法。哪怕破坏一些东西。
生3:匡衡凿壁借光,他看见邻居房里点着灯,匡衡就把墙壁凿一个洞,让灯光从洞里透过来照着读书,很会动脑筋。
(发给学生白纸)
师: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为题,画一幅图。
大部分学生画了很多绿叶,中间有一朵红花。一位同学较有创意,找来张白纸,在中间点了一个黑点,并解释:老师,这句话应该是只要让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可以了吧?我为他能领悟这句话而感到高兴。
师:你们能来评价一下吗?
生1:大部分同学都画了花和草,怎么都差不多啊!
生2:陈某的画怎么这么特别啊,他画了一黑点。
生们:对啊,跟别人都不一样。
师:这才叫“万绿丛中一点红”。
师:古代聪明的小朋友还有我们班陈某同学,他们的办法之所以得到很多人的认可,是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而且他们的做法是十分有用的,今天的故事也会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从学生的眼里我看到了无数的期待,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
别具一格的开始,让这节课显得异常生动又灵气,有创意的激趣方式吸引了学生注意。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开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和有创意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画里藏画
【片段二】
师述:一位师父给了三个徒弟同样大的一张纸,让三个徒弟比赛谁画的骆驼多。接着课件出示了大徒弟画的密密麻麻的,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许许多多的骆驼头;三徒弟画的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这三张画时,我问:“你们说说谁画得多?”
生1:二徒弟画得最多。(出乎意料,原以为学生一看就明白。)
生2:我同意,我也认为二徒弟画得多些。(没想到还不只一个学生这样认为。)
师:再看看究竟是谁画得多?
生4:二徒弟画得多,他画的都是骆驼头,占的地方小些,所以画得多些。(还说得有条有理呢!)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5:大徒弟画得多。(看见老师这样问,想必不对吧,换个答案。)
许多学生叫起来:不对,二徒弟画得多。(总算没糊涂到家。)
师:那么,师父夸奖了谁?(只有引导了。)
生7:夸奖了三徒弟。(是呀,想出原因了吗?)
师:想想,师父为什么夸奖三徒弟?
生8:我知道,哪些大山里面还有许多骆驼。
生9:对,那些山挡住了,我知道骆驼一般是一个队一起行动。走出一只,还会走出一只。
师:知道会走出多少只吗?
生10:一定有数不清的骆驼。
师:谁最聪明?为什么?
……
这样引领着的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还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需要再来一些让他们活跃思维的东西,于是加入了这样的一个延伸:
师述故事: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生1:第三幅是藏古寺,因为它露出了一个角,其他的一定是藏起来了。
生2:不对,这个叫露古寺吧!
师:能进行分析,很了不起。
生3:第一副肯定不是,古寺全在了,就不是藏了。
生4:第二副什么也没有, 连一点儿痕迹也没有,真怀疑到底有没有古寺。
师:你能进行反向思维去理解画面,真好。
生5:是第四幅,看到有石阶,有和尚,证明有寺庙。
生4:对,有寺庙才会有和尚。
生1:虽然我们眼睛看不到,可是一定藏在深山里。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有时,一场有趣的“辩论”已经把这节课需要达到的我们所需要的效果,在拓展延伸这以环节既起了点明本课中心的作用,又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留给自己一个任务“如何才能想别人没想到的呢?”真正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听了许多老师的课,都给学生一个拓展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我的这一节课,虽然给学生增添了两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但没有给学生一个拓展的舞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新课标中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在教学时我主要都是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来学习“为什么小徒弟的画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让学生小组学习,小组汇报,可能是文章比较简单吧,学生很快就知道原因了。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画外有画
【片段三】
师:为什么只有小徒弟能得到师傅的称赞?从全文中找找。
生:因为小徒弟画廊连绵起伏的山,骆驼隐隐约约的。
生:连绵不断的山后一定会走出更多的骆驼。
师:文中有具体的话语已经说明了原因,十分简略,再找找。
(生前前后后翻阅,还有指指点点,生怕漏掉任何的细节)
生:因为师傅禁不住点头。
师:这是表面的原因,谁能更简单明了地说明?
(这时,很多人已经在抓耳挠腮了,因为没有人再举高双手,大家都好奇心越来越重)
师:小徒弟聪明在哪儿?总结一下……
(这样反复的提醒持续了很久,还是没有人能说出,尽管我很着急,但是此时也是他们最能接受知识的时刻)
师:看看题目吧!
生:哦!原来如此
生:对啊,怎么不早想到呢?
……
(一片哗然)
师:课题偶尔会被同学们忽略,简短的题目中竟然有那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还有你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了吗?
“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个问题如果按照教学设计,那就是为什么以《想别人没想到的》为题?那么就只是像前面的学生回答的一样,找到文中的话语进行解释,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绝对不会那么透彻。
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逐渐延伸到了对课题的理解,并结合了平时的作文该如何确定文章的题目,这时,许多学生也纷纷讲出来自己的理解,有人说题目应该简洁明了,不要太复杂,有人说题目应该要能看出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内容,有人说题目题目总是能概括全文的中心……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折射出来的是许多思维的发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创意是美好的,能否把美好的东西变成现实,还要看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好的课堂创意才能引发高质量的创造思维。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要更关注设计教案时一些可能引起大家思索、思维迸发的教学环节,才能让课堂更有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案例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