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学反思[1]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学反思[1]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学反思[1]

在上完一年级《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一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从整节课的课堂效果来看,比自己预想的要好,课前一直担心的课堂混乱局面没有出现,因为给一年级的同学上欣赏课是第一次,更何况是让任课老师和主任来听课,我是做了很大的思想斗争才准备的一年级的课,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压力,把自己逼上梁山。
课后我在想,为什么这节课我的担心都没有发生,这说明了什么?一定是这节课的设计符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课的开始我就一直跟大家说: 有没有信心迎接老师的挑战? 孩子们就象一只只好斗的小公鸡,课堂气愤非常的活跃,我想孩子们喜欢迎接挑战,在课堂上尝试着营造一种比赛的氛围,在学习当中形成一种竞争,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课堂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我在讲授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口误的现象。应该在课件的设计上加以改进,让同学们聆听到大雨和小雨的声音,让同学们对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一个听觉上的判断。
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上,过于紧张,因为一直担心怕孩子课堂上起哄,自己感觉这节课讲得不是很放松,所以当孩子告诉我有个小朋友打他的时候,我没能好好处理。我应该继续往这节课的主题上引导,: 好,同学们跟老师做动作,使劲的拍自己的手,疼不疼? 大家有没有听到一个声音?拍手的声音,当你的手跟别的同学接触的时候,会产生声音,并且会疼,希望同学们不要把自己的手放在同学的身上,上课要认真听讲。这样做,既解决了上课的突发情况,并且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两全其美。这节课就会更完美。

《大雨和小雨》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什么事都喜欢问为什么,循规蹈矩的学习方式会限制、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大胆的放开学生,让他们在音乐的王国里,尽情享受自己创造的快乐。我在上《大雨和小雨》这节课时有这样一个经历:
当时我在一年级两个平行班都布置了一个作业:自己制作一件打击乐器。同样的作业因为上课时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出来的效果截然不同:在甲班上课时,我在音乐室的周围摆上了多种自己制作打击乐器:玻璃瓶、盛水的碗、筷子、家中摆设用的风铃、一拉罐、米粒等等,请学生自由去体验、去感受,结果学生很快地发现这些东西都可以发出悦耳的声音,可以模仿雨声、琴声,也认识到了打击乐器的特点,有的小朋友还发现了碗里盛的水容量不同,敲出来的效果也不同,他们没想到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和音乐有关,还向我提了许多的问题:如能不能用风铃做成一个乐器等等;在乙班上课时,我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让他们端坐在位置上,然后拿出沙球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怎么演奏、可以模仿雨声。尽管他们也知道了沙球是什么东西、怎么演奏,但当我布置了任务:自制一种打击乐器(可以用空易拉罐装上沙子或者塑料瓶装上米粒)后,甲班交上来的除了我提出的这两种外,还有啤酒瓶盖用铁丝串起来的 串铃 ,两个废旧自行车铃用绳串起来的 碰铃 ,风铃上的铝条加一根小铁棒做成的 三角铁 等等,而乙班交上来的只有我提示的那两种。
就像一只欲飞的小鸟,想飞,但不知道如何去飞、飞向哪里?学生的创造力就像这只小鸟,而作为教师就是要使他们打消顾虑,勇敢的尝试着去 飞翔 ,去创造,通过自己的尝试,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布娃娃弹琴》是一年级第8课中的一首很欢快的歌曲。歌曲中的难点就是出现的 0 休止符号,学生往往喜欢托长。在之前的课中,一年级小朋友已经知道 0 休止符是红灯,遇到它要停一停。但一到了歌曲中,由于歌曲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也很活跃,一听到音乐就喜欢大声的跟着唱。到学唱歌曲时,听老师示范唱也不能很安静的聆听,喜欢跟着老师一起唱。课堂教学氛围看上去很活跃,孩子们很欢快。但往往孩子们很难把歌曲的难点掌握,因为对于学唱歌曲来说 听唱法 是很重要的一种形式,而 听 是学的第一步,只有听仔细了才能更好的去唱,才能把难点地方去解决。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在静中 动 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唱歌曲。如:
师:听《布娃娃弹琴》,小朋友也想唱的话,我们可以动小嘴巴,但不能发出声音,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到底唱的好不好听,好吗?
生:按老师的要求聆听歌曲
师:再次范唱歌曲,指导生可以跟音乐演唱(动嘴巴不出声音)
这个小小的方法就是在学唱的第一步 听 的环节中,让学生动嘴巴。即让学生听到了歌曲,又满足了学生爱动的心理,并且这样的方式易于学生发现歌曲的难点处,易于后面歌曲的更好学唱。通过这节课的实践,让我充分体验到了动静结合的好处。

《各组小朋友在一起》教学反思
通过教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年级学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课堂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环节上教师要积极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我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习惯的培养还需不断加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和实施,我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思路明确、环节清晰、结构紧凑。在情感的有机结合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效果良好。我将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的规律,大面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大鼓和小鼓》教学反思
我在教二年级学生演唱《大鼓和小鼓》这一课中,让学生采用听唱方法学习歌曲。开始时只让学生歌唱模仿鼓声的乐汇,和老师进行 接唱 ,增加学习的趣味,然后再逐渐完整的歌唱全曲。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后,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分组歌唱。一组唱 大鼓 ,一组唱 小鼓 ,要求分组的接唱要节奏稳定、音调准确、衔接紧凑、会看指挥( 这是利用分组接唱的形式感受音乐的分句,为音乐结构的学习做感性的准备。音乐结构的感知也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掌握,学生能够恰如其分的表现歌曲的强和弱,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情感也能更准确的表现。

《声音编织的故事》教学反思
《声音编织的故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音乐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新内容,体现了培养创造能力的新的教育理念。为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我突出强调以下几点。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单元,应注意与幼儿园的教学衔接。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初步发展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和即兴创造音乐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以学生熟悉的动物话题入手,通过让学生模仿熟悉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进行分辨不同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在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二、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用声音编织故事是集声音、想象、创造、表演于一体的音乐实践活动。由于它的材料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物体,表现的又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情,在表现中没有技术的难度,所以是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用声音编织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声音灵敏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学生聆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和保护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听水滴声。有的学生就可以想象是水龙头没关紧;有的就可以想象是下雨后房檐上的雨水流下来,落在水坑里;还有的学生把生活中的经验运用进来,认为是刚刚洗过的衣服挂在衣架上,水顺着衣服流下来,滴在下面的接水的水盆里。再例如,听婴儿的哭声,学生们有的想象婴儿饿了,要吃奶;有的想象婴儿渴了,要喝水;有的想象婴儿想让妈妈抱;有的想象婴儿的尿布湿了,不舒服等等。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作用开启了他们想象的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的想象。
三、体现素质教育观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与实践之中,是作为音乐教师的重要责任。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学生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创造,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教师应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作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从创造单一的声音到创造一定内容的声音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蕴藏的极大的创造性,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启发学生要表现什么内容?这个情节中会有什么样的声音?如何将这些声音结合,谁运会模仿或制造哪些声音等等。当然,还要承认个体存在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一年级教材《国旗国旗真美丽》为唱歌教学,课后的听赏内容是《国歌》。在上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把课后的听赏内容与唱歌教材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程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以往的教学总是先进行唱歌内容,而后再考虑其它的课后内容。在这节课上,我打破了以往的常规,先让学生听赏一遍《国歌》,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可以听到国歌? 升国旗的时候。 奥动会得了冠军领奖的时候。 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脱口而出,老师伸出了大拇指表示对答案的肯定。 为什么奥运会得了冠军要奏我们的国歌? 因为他是中国人! 因为他代表中国! 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 你们真棒! 听到老师的赞扬,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那么,你们谁知道还有什么能代表中国?
国徽 、 国旗 、有的同学很快答出。 我们的国旗什么样? ……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让学生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准备材料:红色旗面、一颗大星星、四颗小星星、胶棒)孩子们有的负责抹胶棒,有的负责在旗面上粘。不一会儿很多不同的答案出现了:有的五颗星星摆成一排;也有的用小星星把大星星围了一圈
学生的作品多种多样。就在他们七嘴八舌为找到正确答案议论时,大屏幕出现了一张红色的旗面,同学们的眼睛不约而同的注视着大屏幕,我把课前制作的课件进行演示,这下孩子们找到了正确答案。这时我把歌词用拼音的形式出示在大屏幕上,边弹边唱: 国旗国旗真美丽 ,
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 我的范唱刚刚结束耳边响起了孩子们掌声。 老师,真好听! 你们学会了唱得更好听,我们一起来学好吗?
导入环节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步骤,甚至关系到一节课成败的因素之一。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求知欲望。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机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在导入设计时,多元智能理论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这节课的导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智能,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从学生喜欢的手工制作导入,把学生的爱好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从学生身体智能、人际智能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一开始便充满了乐趣,这样的课堂导入,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各方面智能的舞台,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中,学生的各种智能相互交融,取长补短,每个个体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挥,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建立了信心,有效地增加了教学成功的概率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安静的聆听音乐,并且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国歌、奏国歌。
2、熟悉并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有激情,歌声响亮。
3、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通过升国旗、唱国歌来导入课程。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升国旗要庄重肃穆的状态。
简介国歌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国家的精神风貌。让学生代着敬仰的xin情来有感情的演唱《国歌》。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简单的介绍我国幅员辽阔。孕育着华夏文明和炎黄儿女的黄河、长江,使学生增添对国家地理的爱好。同时引出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进行示范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国家地理环境时,学生有些不太容易接受,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难掌握的。应该多换形式来让学生练习、比如多分小组演唱,并进行评比,这样学生的学习氛围会更高涨。

潘晶老师执教的音乐课《彝家娃娃真幸福》
过程:
一、潘晶老师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具有彝族特色的儿童歌曲,是一个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的教材。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四点:1.能在积极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韵味,并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浓厚兴趣。2.能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族娃娃真幸福》。3.能学跳一、两个彝族舞的简单动作,并随音乐表演。4.能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简单的伴奏,并自信的表演。奥尔夫曾说: 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满足,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为此,我设计了让学生观摩充满彝族风情的电视片,师生共同领略彝族从地貌景观到人文特色、从自然风光到音乐歌舞的独特风情,创设了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的浓郁氛围,并带领他们亲身参与模拟的彝族火把节,带动学生通过简洁明快的肢体动作体会音乐内涵,孩子们在与音乐密切相关又饶有兴致的综艺活动中,获得了深刻的音乐体验和持久的艺术回味。
二、教学反思交流
丁主任: 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主要教学思路是由创设情境导入,到自主感受与体验,最后是合作创编和表现。我主要谈两点感受。1.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而强化审美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运用音乐教学中音乐本体去教育感染学生,。在潘老师的这节课中,就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先是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能 走进 彝族山寨,了解彝族风情;接着通过彝族娃娃的巧妙引领,以语言节奏及声势,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规律;在学歌过程中,通过反复聆听,边听边用体态表现歌曲情感等对歌曲反复情感体验,是学生在听、唱、奏等情感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2.这节课中,潘老师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唱、奏、演等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音乐创造。比如,鼓励学生为节奏填词;为歌曲创编打击乐即兴伴奏等。通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即兴设计、即兴排练、即兴表演,不断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给音乐课堂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罗华琴: 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紧密呼应。每一项教与学的活动都在贯彻目标要求,使之不至于落空。例如:歌曲的基本节奏型(XX XXXX ︱XX X‖),先通过语言,再通过声势动作进行铺垫,接着聆听、感受、体验彝族人节日歌舞的场面、情绪,然后是学唱、用打击乐伴奏、最后的高潮--学跳彝族舞结束。这种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设计使目标自然 水到渠成 ,顺利实现。
张小美: 我觉得潘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让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彝族的资料,课上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关于彝族的交流。即促进了学生课外自主性学习,又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教学信息量。还有就是音响与课件的设计与使用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强调在音乐中以提高听觉能力为中心,利用多媒体教学,刺激多种感官参与。
夏 芳: 在教学中,潘老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思,重视学生研究探索能力的发展,充分引导学生在合作互动的过程成进行音乐的探索和创造活动。譬如,让学生共同研究这首歌的打击乐伴奏形式,同时分小组合作表演,人人参与编排,个个动脑创造。即有个体的激情又有群体的合作互动。把音乐教学推向高潮。学生在老师搭建的舞台上,合作、探究音乐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
练小春: 在本节课中,潘老师的过渡语设计得很好,不仅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而且还能够起到 激趣、增趣 的作用。如把 请小朋友们再唱一遍,巩固一下。 换成了 刚才小朋友们唱得真好,老师还想再听你们唱一遍,行吗?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说法,其效果却大不一样。
崔 琴:现代教育论认为,课堂教学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的真谛所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只有直接参与操作实践,从中获得表现音乐的机会,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本节课中,潘老师把自己定位在一名设计师,一名合作伙伴的位置,尊重学生的意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展示。
张 琴:自制打击乐器很有特色。学生因拿着自己的 乐器 激动不已。 歌曲处理 这一环节,学生的参与激情和表现音乐的创新性尤为突出。不少同学对歌曲的歌唱表现、表演形式、节奏编配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最后教者也受到感染,加入到学生的表演队伍,课堂融洽、和谐的氛围达到极点,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张 燕:这节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力求充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模仿力,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和表现的过程中,轻松掌握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好朋友》教学反思
本课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孩子通过欣赏音乐,来充分的感受音乐,充分的感受音乐的节奏,并且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漂亮的动作,除了掌握音乐的节奏,还要重点掌握3/4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一首歌曲,欣赏一首乐曲,从音乐中得到快乐,受到熏陶和陶冶。本课结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学歌的环节中,我让孩子充分的听音乐,充分的感受,这样给歌曲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通过感受音乐,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心情,这是个进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是这一学年的教学目标。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 交朋友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和老师成为好朋友,这一点我利用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决,在歌唱过程中,我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并且告诉孩子,和我拉过勾勾的人都已经成为我的好朋友了,这样一来,激励了其他没有被我拉过勾勾的孩子,再适当的提示大家,唱歌正确的姿势和声音,这样一首小歌很快被学生掌握了,并且大家是在开心的过程中学会的, 因为每个人在学会歌的同时,都和老师成为了好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评价学生,他们的语言,动作和眼神我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评价,我从不批评学生,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在课堂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也会好动,不遵守纪律,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用很委婉的一句 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 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大家都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回归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欣赏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借助 好朋友 这条线索,我以 我的好朋友 为引子,引出了本课的欣赏内容《口哨与小狗》,这首乐曲诙谐幽默,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和他心爱的小狗在悠闲的散步的情景,音乐中分别出现了小男孩和小狗,我请学生仔细听,看大家能不能知道他们是哪里出现的,孩子很乐意去自己发现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孩子就更有信心更喜欢上音乐课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学唱的过程当中,我深入孩子中间和他们拉勾勾的时候没有想到要按照音乐的节奏拉勾勾,只是和学生简单的拉了几下,如果按照音乐的节奏拉勾勾则能够渗透到音乐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让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在教歌过程中,我只是播放了歌曲的伴奏,并没有弹唱的过程,如果做到了弹唱,我想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能更好的学习并且掌握歌曲。还有一点,我没有注意孩子的声音训练,只是告诉他们唱歌正确的声音是轻声唱不喊叫,但孩子会说,不会做,我应该及时纠正错误的喊叫的声音,使孩子张嘴的时候声音就是好听的。音乐课上,孩子张嘴的声音是给听课老师的第一印象,这很重要,如果一个班的孩子唱歌的声音很好听,这将会体现一个音乐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训练程度,是否注意了声音训练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和工作。
本课基本达到了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孩子学会了许多知识,掌握了3/4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会了一首歌曲,聆听了一首乐曲,上了一节有趣,活泼,开心的音乐课。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总结不足,发扬优点,不断的提高自己。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教学反思
学习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我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设计教学流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的反馈每个教学环节。整个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示了一个鲜活的教学场景:
(1)首先,启迪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对比和实践,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正确有趣的发声练习。在情趣体验中掌握四三拍与四二拍节奏节奏的特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前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2)其次,充分利用学生的童趣。根据歌词即兴创编舞蹈动作进行表演是这一堂课的升华。这一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块放飞想象的活动空间,提高正确认识他人和自我。在反复感受实践与欣赏老师范唱的过程中,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这个环节至关重要,也是我在课题研究中感到最成功的一点,通过在其它班级进行授课的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3)最后,在学唱歌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更加激活了全体同学的参与意识,从而充分地展示了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对此,我也更坚定了寓教于乐、学在其中的理念。
通过教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我深切地感受到一年级学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课堂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环节上教师要积极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我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习惯的培养还需不断加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和实施,我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思路明确、环节清晰、结构紧凑。在情感的有机结合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效果良好。我将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的规律,大面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教学反思《快乐小舞曲》
幼儿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那一定是小动物了。我班幼儿也不例外。所以在这次音乐活动《快乐小舞曲》的教学中,我选择加入了有关动物的律动活动。让幼儿在感受乐曲轻松、活泼的情绪上,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特征的认识。
活动中,我让幼儿先欣赏课本上《快乐小舞曲》的画面,说说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做什么?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幼儿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对于自己喜欢的动物说起来头头是道,模仿起来会活灵活现。因此我在教学中处处给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模仿、创造,尽管有的动物有很多人模仿创造,有的动物只有一两个人模仿创造,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较积极,能大胆表演。幼儿一直处在愉悦中学习,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更好的发展了自己创造的潜能。此外,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幼儿欣赏音乐的环节太少,幼儿表演的空间拥挤,走动得较少。在今后的音乐活动教学上因注意这些方面的改进。

《在动物园里》教学反思
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学会停下来。 这句话告诉我在教学中应该学会停下来,这样可以对自身做全面彻底地调整,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技巧,方法和经验,以更好的质量来教学。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内容,声音的长短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聆听,模仿,认识音符,感受音的长短,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既使他们的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也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第二部分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启发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图片提示的基础上,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动物的声音或动作,巧妙的配上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了创作境界,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歌曲,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来表现歌曲,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创编歌词,让他们进行再创作,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他们在创作中进一步巩固了音乐的旋律。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并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合作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音乐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我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情境。在引导学生的创编歌词时,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得在这个环节上的不饱满,不生动,使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没有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有疑问的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虚心学习,用积极主动的态度来教好学。

《两只小象》教学反思
这一课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
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样来设计教学过程:1、听赏音乐《大象》2、模仿大象的动作;3、学唱歌曲《两只小象》,从聆听体验活泼欢快的音乐为切入点,以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入手,通过听、拍、唱、演、打击乐器伴奏等系列的综合音乐实践活动,在敢表演和游戏中学会知识,在模仿动物的叫声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
本课的最精彩部分是学生即兴创编表演,通过学生展示表演创作的成果,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以此来感悟他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做懂礼貌的好孩子。但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头一次上公开课,学生过于拘谨,因此在音乐表演中过于单调,学生有些胆怯。相信给学生多一些这样的机会,他们会表演得更好一些的。

本课欣赏《荫中鸟》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为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对于不够自信的学生,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并创造出各种生动的儿童语言,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并大胆地运用体态语进行评价,对引发学生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了情景教学法,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学生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在探索的乐趣中及其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下更好的聆听音乐。

《鸭子拌嘴》
第一课是在一(3)班。生动的导入,详细的介绍乐器之后我就播放了音乐。听完后我问了一个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好听吗? (通常我们都会这样来问,而学生通常都会整齐响亮的回答--好听)结果有几个胆子大的同学却回答 不--好--听! 老实说,我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答案,一下子接不上词,又不能不理会,一气之下就用生硬的语气说了句: 这么好听的乐曲,怎么会不好听,你们有没有认真在听? 那些回答不好听的同学顿时没了精神。在后面的教学中,虽然我的讲解生动有趣,但是课堂气氛却一直调动不起来。很显然我当时的回答是欠考虑的,学生也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鸭子拌嘴》是一曲由民族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没有固定的音高,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学生确实是不太容易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的,那他们说不好听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当时我没有急着否定学生而是用启发性的语言对乐曲进行生动的说明,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口服心服的说《鸭子拌嘴》是一首好听、有趣的乐曲的。
后来在一(2)班上这节课时我特别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在生动的导入,详细的介绍乐器后我就播放的音乐。听完后我问了一个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乐曲中的两只小鸭子在干什么? 同学们热烈的讨论起来,有的说游泳,有的说拍翅膀,有的说嘎嘎叫……接着请学生同桌合作来表现这两只鸭子,来比比看谁的动作好看、新颖又能表现鸭子的形象特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是一举两得!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上课开始我利用动画导入新课,请学生欣赏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尾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欣赏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因为是他们非常喜欢看,又是他们熟悉的,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唱。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加强了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拉近了音乐课与学生的距离。欣赏完后请学生模仿白龙马的蹄声,我分了两个层次来教学:一是让学生用乐器来仅一敲、打一打;二是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用身体发出声音来模仿,让每一位学生都来参与其中,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教学反思:游戏《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活动反思
四月份我们班的主题活动是《我喜欢的小动物》。有一天下午,我和小朋友玩起了 小白兔和大灰狼 的游戏。我戴上兔妈妈的头饰后,就带着 小白兔 蹦蹦跳跳地出去玩了。在 兔妈妈 的带领下, 小兔子 尽情地蹦啊、跳啊。当听到 兔妈妈 说: 我的小乖乖们肚子饿了吧,我们去拔萝卜吃吧! 时, 小兔子 纷纷学着妈妈的样子拔萝卜。看到 兔妈妈 在喂个别 小兔子 吃的时候, 小兔子 们争先恐后地也要喂,这时我就提醒他们可以去喂自己的同伴,于是就看到了 小兔子 的互动场面。当另一位老师戴上大灰狼头饰,用粗粗的声音说: 哈哈!我要吃掉你们时! 小兔子 都吓的逃回家了,只有一只 小兔子 动作太慢,而妈妈又没保护的到的情况下,被抓住了。孩子们都非常玩这样的游戏,积极性很高,我又挑选了幼儿来装 兔妈妈 和 大灰狼 来做这个游戏。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都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萌萌说: 老师,你还可爱哦! 我有些脸红地问他: 为什么说老师很可爱啊? 他说: 你做我们的妈妈做的真像! 其他幼儿也纷纷插言 老师我们很喜欢你! 我心中窃喜又惭愧。以前跟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因为自己年龄的原因,总觉得有点放不开游戏,没想到这次游戏,带来了这么大的反响。于是,在以后的游戏中,我总把自己融入于孩子中,成为孩子的玩伴,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是一个参与者,同时也是一个巧妙的指导者。

《过新年》教学反思
新年 ,是一个神奇的字眼, 新年 是一切新的开始,新的祝愿从这里诞生,新的梦想从这里放飞。 过年 是中华民族盛大的节日,应该这样说,中国人过年,过的是团圆、过的是欢庆、过的是祝福,过的是吉祥,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庆典文化。在过年的日子里,龙腾狮舞、彩灯闪耀、花团锦簇、锣鼓喧天,这些过年特有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遗想。其实过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快乐和满足。他们从家人亲友的团聚中感受亲情的温馨,他们在眼花缭乱的庙会中体验民族文化的悠远,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放松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的美好。正是基于我对 新年 的这种理解,在设计《过新年》这节课的时候,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游戏中欣赏歌曲,在歌唱中学习歌曲,在活动中感受文化。
一、在游戏中欣赏歌曲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学习新歌的时候,欣赏也就是 听 ,这对于学生把握歌曲的情绪、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从而进一步学习歌曲演唱,是十分重要的。这种 听 不能走过场,要让学生听清、听懂,要让学生反复听。这首歌曲 听 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视听结合感受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自制了一段春节庙会的录像再配上歌曲《过新年})的录音,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学生们的感官同时受到鲜活生动的动态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的刺激,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第二步,重点听歌曲的旋律,在这个环节上我注重了活动的多样性,学生有的表演 耍狮子 ,有的表演 扭秧歌 ,在这些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过新年》这首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在模仿游戏中反复听歌曲的旋律,这样既达到了反复欣赏加深对歌曲旋律记忆的目的,又避免了单调重复。
二、在歌唱中学习歌曲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实践过程。我认为音乐课学习歌曲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充满音乐的歌唱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在提问中这样引导: 你们能记起刚才听过、唱过的旋律吗?请你唱一唱。 歌曲听完了,谁来唱一唱,你听到了什么歌词? 这样的问题传导给学生的信息是:我在上音乐课,我应该用自己的歌声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们自觉地用自己的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教师进行知识信息的沟通,学习的过程是由 唱 来完成的而不是由 说 来完成的。 唱 的过程同样需要重复练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注意让唱的形式多种多样,设计多种演唱形式围绕一个中心任务,不断提高要求,进行螺旋式上升。有跟录音模唱、有师生对唱、有学生之间小组对唱、视唱、背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学生在新颖的形式下不断地接近学习目标,提高自身演唱技能和技巧。
三、在活动中感受文化
音乐学科各个教学领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凭借这种联系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过新年 这个题目中包含着太多的民族民俗文化内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 模仿民俗活动 利用打击乐器表现 课内外相结合 这三种活动形式。学生在学唱歌曲旋律、学唱歌词、读谱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与之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活动。学生对 音乐与相关文化 的体验和感悟不是来源于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而是来自于他们亲身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学生所参与的各种活动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形式(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内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音乐与相关文化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
音乐《新年好》教学反思

《新年好》这首歌,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的英国歌曲。歌词表达的感情诚挚、亲切,通俗易懂,旋律简单、质朴。在教这首歌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国外小朋友过新年的习俗。并向学生介绍了圣诞节就是耶稣诞生的日子,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外国人大部分都信基督教,所以他们把圣诞节看作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就像咱们中国的春节一样。学生们听了我的介绍,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学唱《新年好》时,心情都很愉快。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于是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比赛,听听哪个小组唱得最有感情。并及时表扬和鼓励。
同时,还结合教材的要求,以小组协作,在方块处填上新的歌词,相互读、唱,然后派代表把好的回报上来,在给大家唱一唱。各小组所填得词,各有不同。有的是祝贺老师的,有的是祝贺爷爷、奶奶的,有的是祝贺爸爸、妈妈的,还有的是祝贺姥姥、姥爷的,还有的是祝贺同学的。张坤同学歌词编得更好, 祖国好呀,祖国好呀;祝贺祖国更美好,我们学习,我们劳动, 祝贺祖国,更昌盛。通过为歌曲填词,自编歌等活动,鼓励了学生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柳树姑娘》教学反思
《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练,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一段体结构,羽调式,全曲以 X.X 为基本节奏型。歌曲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中欢快的结束,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在本课中,我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为此,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一些音乐活动,如歌表演、伴奏、音乐游戏等,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师以歌曲《柳树姑娘》来导入,请小朋友欣赏图片:柳树姑娘:柳树姑娘的 头发 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他们边回答边用动作来做一做。教师边念儿歌边用手表现:柳树姑娘,辫子长长,弯弯腰来点点头。请幼儿跟老师边念儿歌边做书空练习本课中,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狮子舞绣球》一课的反思 在一年级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迎新春》中有一首欣赏曲《狮子舞绣球》,因为这个单元是跟过新年有关的,体现的就是一个喜庆和热闹。这首音乐是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儿童歌舞曲,歌词中的 七不楞登、八不愣登 的鼓点衬词和欢快的锣鼓点,都为整首音乐增添了生活气息和喜庆的气氛。
课前我的预想就是结合锣、鼓、镲打击乐器和小表演来丰富我的课堂教学,除了是要让学生感受欢快、热闹的情绪外,还是想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感知打击乐器的表现作用。

课堂上,当音乐一响起的时刻,学生就能立刻随着音乐而摇摆起来,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热情的跟着歌曲哼唱。我看到学生表现这样热烈,就及时的领着孩子们用小表演来配合演唱,让学生对东北大秧歌的动作有个初步的实践感受,也提升了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而此时课堂上也出了一个小高潮,随后我就拿出了锣、鼓、镲三种打击乐器,学生的兴趣更加浓了,我为学生演示→让学生跟着我模仿动作→找个别学生敲击、其他有跟着模仿有表演的,这样将这首歌曲的气氛推向了新的高潮,达到了审美的要求,也让学生亲身参与了、感受了,整个课堂内容完成的非常好。
当学生高兴的走出教室后我的心情还在愉悦着,尽管很好的完成了本课教学人物,但其中还是有不足的地方:一直都是老师在引导,给学生自我展现和创编的空间还是太小了,这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多考虑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学反思[1]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