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

今天,继续观摩了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北京贾宁老师优秀的示范课《圆明园的毁灭》,在以下几点感触较深:
1、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回归,课标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什么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心里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搜索了一下,文中这样解释:把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既有知识性又有实用性,既有通俗性又有科学性。个人不成熟的感觉是小学语文中字,词,句,段,篇,章的听,说,读,写,用。听说读写为用服务。贾宁老师在听,说,用三项中特别突出。用4字词语概括一句话,段落批注,写字指导,梳理段意等等。无不体现了新课标的重点内容: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2、得言得意,言意兼得
观摩了4节语文课,感觉4位老师都在努力达到一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平衡,达到言意兼得。例如1、在课前甲骨文“旅行山水”的出示,中国美景的欣赏,忽而转到历史上最大的两次文化浩劫——“敦煌被盗”和“圆明园的毁灭”。学生的情绪被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入历史,情感的铺垫非常的巧妙。2、重点讲解“圆明园的”辉煌,通过对比的方式感悟圆明园景色美(步步为景,建筑风格,民族特色),占地广,宝物多等,一是在展示与交流中体会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劳动人民劳动智慧。二是为下面的急峰直转“毁灭”做好了情感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3、年段特点突出。
高年段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渗入润物无声,“对比”的写作手法尤其突出“园内对比:大小对比,殿堂与楼阁对比,买卖街与山村乡野对比,民族的和西洋的等等”,“古今圆明园的对比。古时候:风光无限,如今:满目疮痍。”通过文本与拓展资料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这种对比写法的合理运用会使感情升华,从而拓展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反思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