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感慨语文教学的困难,学生的领悟能力差,感悟能力低,有时觉得语文教学无从下手,这在大中小学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以前,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大学生是一群只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学生。”这些感叹和说法值得广大教师去思索和反省当前的语文教学。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其语文的素养不高。语文素养的提高已经成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学科理念的定位是语文改革进入到深层次发展的标志。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的概念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和不懈追求。那么,在新课
程改革到来之际,如何结合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我谈几点肤浅看法。
首先:走进教材,引领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要求广大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意识。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语言教学素材,都是一个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个教学案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我们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直接体验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成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比如我在上《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就充分地利用了教材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利用多媒体来有机整合与文本相关的文史材料,图文并茂,音像共存,在背景音乐的基调之中,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增进能力,感悟到人生应该有远大的目标。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以情导情,以情激情让情激荡着读者的心扉,打动读者的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了一次动人心魄的情感教育,给他们心灵最深刻的
震撼。 在教学中,老师要教学生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教材。教师对文本的研究要具有较强的洞察力,,首先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选用的教学案例,如果教师自身对此都是毫无兴趣,那就更不用说学生会感兴趣了。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去关注每一个教学案例,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案例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质美,情感美。这样才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愫,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其次:走出教材,走向生活,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只依靠课堂中是无法掌握语文知识的,几个案例学习就能学会语言表达与运用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与学生走进教材,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初步的情感体验;还要引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的学习空间,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走出教材,其实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从课内来说,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地选择一些迁移练习,以加强课内知识的反馈与运用,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比如,学完《孔子学琴》一课,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上观看孔子的录像,阅读有关孔子的故事,在上网查找孔子的一些言论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渗透。 从课外来说,应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实践。我们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
、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这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可用的资源给学生创造“语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课前5 分钟演讲;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利用现代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氛围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从而喜欢学语文,乐于学语文。
再者: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求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教师的教学素养上来。没有好的老师,难以教出好的学生,只有老师的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让学生走得更远。在语文课程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的今天,对我们语文老师的素养要求就大大提高了。首先老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要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老师自身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其次语文老师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文学功底,有丰富的积累,有宽阔的视野,有良好的悟性。同时语文老师应该有生活的情趣。现在,我们的老师工作很忙,压力太大,非常辛苦,但是繁忙的教学工作之外,老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应该寻找生活的乐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其审美能力自然会高别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派上用场。最后,就是要优化教学方法。一方面,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技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母语的教学实践发现,单凭一定的课堂教学技巧很难促成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提高,一位语文素养缺乏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容易走上单纯以知识为学习目标的不归之路。毫不讳言地说,许多教师在母语修养方
面离新课程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因此,提高教师的素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语文,主要靠的不是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训练,而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靠体验、靠熏陶、靠感悟、靠习得来获得。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教学机会和丰富语文课程的资源,引领学生在浩淼无边的母语世界中畅游,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也是新课程中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这一根本任务的达成度。 当然,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绝对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得更远,更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