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关键】引导观察比例中内项和外项的关系。
【整体设计说明】
本班的孩子基础较差,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考方法,再加上本节课的内容较简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找比例的外项和内项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上。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6∶10和9∶15 4.5∶1.5和10∶6 和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说: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过渡: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你能发现什么?
(1)什么叫比例的项?比例中有几个项?分别叫什么?
(2)你能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吗?改写成分数后你还能找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吗?试试看。
【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习惯。
三、反馈。
1、在四人小组里,将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一下。
2、重点学习分数形式的比例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
3、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板书第一、三题的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因为有的孩子会由于粗心、随意而找错外项和内项,所以这一部分花的时间要较多些。
四、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师: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存在着一种关系,刚才老师就是用这种关系做出了判断,你能发现吗?请你用乘法算算看,是不是所有比例都存在这样一种关系,请你验证一下。
(2)学生探究验证,教师指导。
(3)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在这一环节,不是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完成课本第34面的“做一做”)。
2、():4 = 6:()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15∶3 =( ):1 (2)2∶0.5 =1.2 :( )
4、如果a*2=b*4,则a:b=( ):( );如果a:b=4:2,则a=2,b=4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5.在a:7=9:b中( )是内项,a*b=( )
6.如果2A=7B(A,B不为零),那么A/B=()/()
【设计意图】练习主要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求学生讲明理由,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与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形成对比;在填写比例中未知数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还要求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充分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开放性,让孩子们发现比例的知识的奥妙。
六、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布置作业:
1、课本第37页的第5题(全班完成)。
2、课本第38页的第12题(学有余力的孩子完成)。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既照顾到全体又关注到个别,解决了某些孩子“吃不饱”的问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1.6 = 60 ∶ 40 外项 内项
内项 外项 内项 外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设计意图】这板书是为了突出重点,让孩子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比例各部分名称以及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到底是两个数相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