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业务学习第一次业务学习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第一次业务学习

主持人:孟桂艳
学习内容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
作者: 朱霞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课堂朗读兴趣不高。经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朗读兴趣,教师必须明确朗读教学的特点、要求并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及多种朗读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所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而且,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今中外,都足以证明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我们也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朗读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很有道理。在朗读教学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真正发挥学生朗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努力让他们在兴趣中愉快的朗读。这样,每一篇文本就会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使他们欲罢不能。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通过这些年自我的教学实践和反复小结,我得出这样一个经验: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热爱读书。
一、直观形象的画面欣赏朗读
目前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与以前人民版的教材相比,增强了直观性,特别是低年级的每篇课文,甚至单元练习的相关内容都配有密切联系的情境图,这些插图不仅画面充满童趣,而且色彩鲜艳,让人赏心悦目,借助电教手段,如制作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进行看图训练的基础上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对画产生喜爱之情,产生朗读的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三年级有篇课文《海底世界》,朗读前,我考虑到我们这里离大海较远,大多数孩子都从未亲眼见过大海,对大海是陌生不过了,又怎么会了解大海,对大海又能有什么感受呢?所以我开课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和课件,让他们充分的去观察,自由的表达,无限的体验: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物产的丰富,分别表现在哪里?海底动.植物的成千上万,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海藻是一个大家族,海面波涛汹涌与宁静的海面显然不同的两番景象。学生看着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和栩栩如生的课件,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感受大海的美妙与神奇,再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朗读,效果很好。有的读这句“当海面波涛汹涌的时候”时像一种跳跃的音符,把波涛的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读 “海底动物窃窃私语”时则满是憧憬,体会到了说悄悄话的情景。有的读 “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很陶醉的样子,仿佛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海洋的世界,如同身临其境,引起了共鸣,部分同学还哼起了《大海就是我的故乡》的音律。
二、配乐朗读
优美的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能带领人们进入精神的圣域,能增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与积极性,唤起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更进一步感受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小学语文课文类型不一,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其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指导朗读《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我在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大致的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感受了作者乔羽顺着刘炽的旋律意境而填上的“推开波浪”和“阳光洒在海面上”,更让意境因之具象化,跃然纸上、近在眼前。与此同时,歌词中更是设置了“谁给我们安排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悬念”,又将现实生活的平静安宁,以及小朋友的欢乐幸福,与英雄先烈的付出得以联系在一起,寓教于乐又乐以载道。并因此呈现出一幅新中国各年龄段人们团结一致、互为联系的美好图景。播放了著名刘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欢快而悠长的曲调一响起,我发现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思绪仿佛进入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渐渐个别孩子脸上有了一丝丝不宜察觉的幸福,于是我在这安静而平静的氛围中轻轻的朗诵了起来,孩子们不由自主的接着我轻轻的随着音乐也读了起来。那停字断句,轻重急缓随着音乐自然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次把诗歌唱了起来,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的跟我唱了起来,连下课了也不知道。
三、训练形式多样,激发朗读兴趣
儿童天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朗读是一种视觉、发声器官、听觉、思维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对朗读的注意和兴趣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儿童这一心理特点,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朗读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变换花样通过分角色朗读、教师与学生交替读、配乐朗读、朗读比赛、朗读表演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1、引读与轮读
这是最常用的朗读方法,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可以做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指名读,有针对性,可以有的放矢。为齐读打好基础,保证齐读的质量。齐读则做到全员投入,面向全体,但是齐读不能过多,过多会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
2、齐读与指名读
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师生引读、男女轮读、小组轮读等。这两种朗读训练方式灵活多变,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的积极性高,容易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3、分角色朗读
这种方式在课堂中运用较多,高年级的学生比较喜爱。适合于那些故事性强、有人物对话、有个性特点的对话描写的课文。学生可以在其中有选择性地扮演某些自己喜爱的角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对话来朗读。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小稻秧脱险记》,男同学就喜欢扮演“喷雾器大夫”,女同学则喜欢演小稻秧,一些较调皮的男同学只喜欢演杂草。这样,人人都参与到朗读课文中去了,甚至平时那些较内向的学生也踊跃参与了,并鲜明地体现出了三者的关系与特点。下课了,同学们的脸上却露出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4、轻声读与自由读
这种训练方式重在要求学生领略教材的情趣和内涵,通过细嚼慢咽品味课文的精华。如《扫墓人》《二泉月下》等等。这种方式也适合高年级。但在训练前要先明确要求,指导方法,手上拿笔,或圈或点。有目的地读,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的唱读,也可逐步培养学生的浏览习惯。
四.熏陶·感化学生。
范读是较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准确的范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它能引起学生的想象,激发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把学生带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中,从而激起他们朗读的欲望,也让他们喜欢上朗读。因此,课前我们教师要充分的做好范读的准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识字量还少,没有什么朗读技巧,几乎是一个一个字的吐出来。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新词和较长的句子很难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下去,如果要有感情地朗读的话,那就更不要说了。所以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朗读指导的最好引领。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模仿能力强,他们的朗读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师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跟着·学着老师读,他们觉得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所以老师的范读,起到了以听助读的作用,在听中把字音读准,培养了学生语感,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老师范读之后,学生常常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就放声地投入到朗读之中,达到了趣已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
五.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学的教学方式,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情境是作用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不仅有益于他们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课堂朗读指导中,教师可以设计巧妙多样的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手段,如展示挂图、播放情景音乐,投入的范读、动情精彩的解说等等,营造与文本相当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入情入境,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读、乐意读。学生感受语言,必须调动起自身的情感、想象、理解才能完成。加之小学生年龄小,理解水平低,他们的活动往往要靠一定的情境和外因诱导。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是诱发学生朗读的又一个好方法。
经过实践证明,要以兴趣为先导,只有唤起学生丰富的积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读得有劲、有味,读得富于表现力。在兴致高昂的基础上品味欣赏词、句、段、篇的佳妙之处。能促使学生对语言有真切而敏锐的感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第一次业务学习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