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教研记实2014-2015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教研记实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2014-2015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教研记实

负责人:陈小松
一、陈小松老师讲授《吨的认识》
二、课后研讨:
1、陈小松老师课后反思: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学生不可能进入到真实的物理环境中体验“吨”的实际质量,难以建立起“吨”的感性认识,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吨”进行有效地体验呢?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新课伊始,就让学生在“搬大米”、“称体重”等熟悉的情境中体验,使学生首次感知到较重的物体要用“吨”做单位,作为体验的起点与前提。本课为学生提供了搬一搬、猜一猜等“玩数学”的活动方式,在活动中,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各位老师评课
董爱丽:教学环节紧凑,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生活化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
车红云:对吨的体验是难点,用感受“40袋大米”来突破难点,很直观。乘电梯,学生只考虑体重而忽略了空间时,让学生站起来观察,学生恍然大悟,此处讲得精。不足之处:在处理做一做第二题时,时间不足,应该多给孩子交流的机会。
尚国敬:检测时间太短,,判的时间没有顾及到全体。建议可以由小组长去判。检测环节不能流于形式。还可以利用小组加分的形式来调动课堂。
王伟:小组的作用不可忽略,小组长利用要到位。
孙梦颖:课前测量每个学生的体重,然后加在一起还不到一吨,在此来感受吨,学生由衷的感叹:“1吨也太重了吧!”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吨”的感性认识。
朱校长:上课伊始,出示蓝鲸的图片,把克、千克、吨都出示出来,让学生去填,并说明理由。这样更有助于对“吨“的感性认识。
3、领导评课并小结
蔡玉彤:(1)思考目标教学要注重什么,不能流于形式。(2)大屏幕适当使用,不要忽视板书的作用。(3)利用好错误资源,引起学生争论,激发思考,解放教师,切记教师语言太多。(4)增强教师控制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李静主任:教研形式感觉很好,教师讨论热烈,氛围不错。教师在选择教法时,不必拘于形式,有效果合适自己就行。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楚、准确,课堂结构紧凑,有效突破了重难点。课堂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增强了时代感,使大家感受到东西就在身边。同时,在以后的课堂上要注重对教师语言的规范,加强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本次教研教师们在评课中争论着,成长着。感谢领导的引领和指导,大家对今后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充满信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2014-2015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教研记实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