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上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高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数形结合,学生学得非常扎实。
一、联系生活,游戏渗透。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课始高老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每个学生联系自己每个人都有的部分——手,说说:几个5?同桌说,小组说,全班说。这个活动看似简单,但是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直接为后面揭示乘法的意义做好铺垫。
二、注重学生经历乘法认识的构建过程。
从开课到结尾,老师努力提供了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增强了参与的体验性。学生分12个苹果,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在展示了学生的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后,高老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分类,通过学生说各种理由,渐渐将学生的分类方法分成了“每袋个数都相同”和“每袋个数不都相同”两种,然后引导了学生读“2+2+2+2+2+2=12”发现这样读十分麻烦,自然而然的引出了乘法和乘法的必要性,“2+2+2+2+2+2=12”可以改写成“2×6=12或者6×2=12”并让学生通过观察2个一袋,可以分成6袋这种分法来说一说乘法算式中的“6”是从哪来的,学生通过数形结合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6原来是有这样的6袋;教学3+3+3+3=12时,高老师就直接让学自己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说其中4表示什么;到最后高老师让学生任意选择加法算式自己来改写。通过先扶着学生学习,到半扶半放,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每一个环节,高老师体现教师只是课堂上的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整个课堂上都是带着愉悦的心情在学习。这样做远远比老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三、数形结合,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
老师在新课教学时,比较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展示。如一个学生答到了3+3还可以写成2×3,老师赶紧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2表示什么,3呢?”6个3相加学生说可以写成6×3,老师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个样子?”等等。我认为,只有学生将自己对新知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了,才说明他是真正的对所不知识理解透了,否则就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是不知不解。老师对这个细节的重视,也是关注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愿望之一。
四、一点思考。
数形结合既可以顺向,也可以逆向,比如能在最后出一个开放题:看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或画出表示的意思,可以进一步地巩固和提升,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