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记号”史话“成记号”史话

习题答案
考试通关必备网站

“成记号”史话

“成记号”以经营绸缎为主,曾闻名全市,故有“成记绸缎庄”之称,买卖兴隆一时,现在却已成为一段史话了。
“成记号”始建于1922年。卖小鱼出身的谭润生、谭宪亭通过开鱼店挣了钱,便萌发了开大买卖的动机,在新立街(现在的解放路)北头路西选定了一块地方,盖起了3间门市脸,当时是新立街217号,这便是人们所说的成记绸缎庄。
这个绸缎庄进货于天津,经营绸、缎、绫、罗、绢、绉、纱、呢绒、布等类商品,花色品种在500种以上。开始是经营零售业务,1934年以后又增添了批发业务。最兴盛时日营业额达400块现大洋(银元),利润为10%。
为了获取利润,“成记号”精心经营,每当顾客到来之时,学买卖的人(学徒)便前来应酬,让座、倒茶、敬烟,招待顾客选购商品,选货毕,还要送至门外,服务十分周到。
为了扩大营业,他们还精于宣传工作。店内“成记号”横匾左右抱柱上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8个黑地金字。大街小巷张贴广告,商品降价便四处散发传单。他们还把印有经销商品名称和“成记号”等字样的各式门帘,白白送给小山各妓院,这也是一种活泼的广告形式。逢年过节“扎盒子”(一种花爆)、放礼花,千姿百态,吸引过往行人。
为了搞好经营,他们对外地来的商贩办理批发业务时,一律采取“优惠”待遇,管吃管住。来自迁安、青龙、乐亭等地的商贩络绎不绝,这也是买卖兴隆的一个原因。
尽管如此,在旧社会经营买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官的去买东西,挑完就走,说声“记上”(记账),根本不付钱,人们敢怒不敢言。1938年,因经营不当被几个东北来的“老客”,一下子拐走了“成记号”十几万块钱,使这个绸缎庄蒙受重大损失,几乎濒于破产。由于当时掌柜的董文轩、李子华、李祝泉、张益元沉住了气,苦心经营,才使这个绸缎庄慢慢复苏过来。
“成记号”有30多年的私营历史。在旧社会,虽然历经波折,但由于十分注重货源的组织、周到的服务、广泛的宣传、优厚的待遇,所以,它能生存下来,而且将自己的名字流传至今。
1956年,公私合营,“成记号”的门市房与久丰鞋店、惠林鞋店、鉁发永金店、祥茂号打通,合并为唐山解放路第一百货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券答案网 » “成记号”史话

我来解答

匿名发表
  • 验证码: